民间——士人——官方——华夏审美意识的功能结构论纲
本文关键词: 审美意识 功能 结构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华夏民族的审美意识可以区分为民间、士人和官方三个层次,民间审美意识的功能体现为对生活中的愿望的刻画和对这种愿望的想象式的满足,其审美对象来自对自身生活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情趣的喜爱、同情与共鸣。士人的审美意识在功能上体现出借审美对生活的超越性,“雅”是其形式上的主要追求;官方审美意识是一个政权之权力与威信的展示,在功能上体现出严峻的道德意识、法则性和崇高感。而这三个层次又是一个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的结构整体。正是这种结构整体性决定了华夏民族审美活动功能上的多样性和形式上的丰富性。
[Abstract]:From the angle of functional structure,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nation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folk, scholar and official. The function of folk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s the depiction of the desire in life and the imaginative satisfaction of this desire, and its aesthetic object comes from the love of the content of one's own life and the taste of life.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scholars reflects the transcendence of lending aesthetics to life, and "elegance" is its main pursuit in form; The official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s the display of the power and authority of a regime, which embodies a severe sense of morality, regularity and sublime in function. It is this structural integrity that determines the diversity in the function and the richness in form of the aesthetic activities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一、民间审美意识的特点与功能人的现实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的趣味与爱好,因此处在不同阶层的人对艺术与审美的功用有不同的要求,这两个方面的差异构成了审美意识的功能结构,它也是华夏审美意识中最核心的和最基础的结构。这个结构由“民间审美意识”、“士人审美意识”与“官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王昭;李辉;;简析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岳秀文;;从“女扮男装”现象看黄梅戏中的女性话语角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关纪新;;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张志峰;;关汉卿散曲题材分类初探[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1期
6 戴婷;;论娱乐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性[J];沧桑;2009年01期
7 王春华;吴宝成;;论《天雨花》中的女性意识[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8 周忠元;;俗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编写——以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为中心[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9 陈文新;;论宋代话本体传奇的世俗化追求[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伏俊琏;冷江山;;向达先生的敦煌文学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J];敦煌学辑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玉;;唱佛——庙会中民众吉祥愿望的集中表达——以沂源县织女洞庙会为例[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杰文;;灯节与秧歌——关于秧歌起源的历史地理学研究[A];民族遗产(第三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刘丽丽;李自成传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4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银昌;盖事虽《易》,,其辞则诗—《焦氏易林》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金进;革命历史的合法性论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范正群;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赵亚宏;《甲寅》月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董捷;明末湖州版画创作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朝阳;论弋阳腔传播[D];南昌大学;2010年
3 陈芳苹;简论楚歌的流变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辜陈君;首创之功,历史之谜,学科之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莉;唐元和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高岩;《聊斋志异》说唱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唐雅敏;晚清吴地乡土艺人行会组织机制与作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冯仰操;论周作人对滑稽文学的批评与借鉴[D];南京大学;2011年
9 祁丽丽;胡士莹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阳;雅俗嬗变 古韵犹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林;;高等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功能[J];艺术教育;2006年05期
2 苏蔓;李美娟;;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社会功能[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霍焱;论艺术美的四大功能[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孝威;;论主流影视文化的教育性功能[J];电影评介;2007年23期
5 陈思;;刍议新时期文学的教育本质和功能[J];电影文学;2007年08期
6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倪淑萍;;浙江金华民歌衬词的功能及其表现形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江丽;;浅议大众健美操的创编原则[J];大视野;2008年07期
9 高晖;王国亮;;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研究[J];装饰;2007年07期
10 戴宇山;;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启家;唐忠辉;;论财产权的环境保护功能[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李孟星;;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功能[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徐焕宇;马晴雯;黄淑帧;曾凡一;;构建评价fC31整合酶功能的双荧光报告系统[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4 王文;;新基因的起源进化及其在物种发育和进化中的作用[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5 侯学渊;束昱;;论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1999年
6 侯学渊;束昱;;论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谭喜祥;;经济法与和谐社会关系初探[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余颖;张文成;;住宅优化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9 张经;余超;;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的功能与建设[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许报;隋春明;王之一;;吉林电力有限公司数据交换平台的研究[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2 记者 万润龙;电视剧不能消耗国人审美意识[N];文汇报;2006年
3 余倩邋娄晨;走上品牌设计前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浩;微客Ⅲ代 审美为王[N];经济视点报;2006年
5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6 马泉艺邋(回族);当今审美变形之我见[N];文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莫海艺;探究贵州原生态民族文艺特质之美[N];贵州民族报;2011年
8 舞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韩红军;重视学生的审美意识[N];学知报;2010年
9 盛滋波;正确的审美意识至关重要[N];音乐周报;2007年
10 甄质;关于书法美学的思考[N];盘锦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3 胡涛;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非结构蛋白NSP4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公斌;黑木耳多糖分子修饰及功能与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周庆;耐辐射球菌极端辐射抗性相关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徐铮;白念珠菌基因芯片的制备和应用及两个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彭海青;刑事裁判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马楠;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炜;论我国的罚金刑[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夏五星;权利质权的若干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唐霞;怀梆在民间社会的生存历史及功能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4 祁海燕;论《红楼梦》的神异叙事[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剑伟;角色与功能:乡镇人大主席职务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徐美霞;语法隐喻在美国政治新闻语篇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军祚;企业文化激励功能及其完善途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8 李冬梅;论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D];吉林大学;2005年
9 汪智汉;中国志愿服务的现状、功能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勇;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6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5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