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美学研究问题域的转换
本文关键词: 新时期 美学研究 问题域 转换 全球化 本土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 西方美学 生活世界 新实践美学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回顾新时期30年来的许多论争,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美学研究的问题域产生了极大的转换,由20世纪50-60年代的传统问题转向了西方现代美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由形而上的问题转向了形而下的问题,由一元化问题转向了多元化的问题,由抽象思辨的问题转向了生活世界的问题等等。这些应该说是中国美学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然,但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问题域还没有显示出本土化的趋向,因此,虽然新时期美学研究及其争论成绩斐然,但自主创新的成果还并不多见。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应该转向中国当代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构建中国特色的美学。新实践美学的努力方向就是如此。
[Abstract]:Looking back at many debate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in the new era, we can find that the problem domain of aesthetic research in the new period has undergone a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20th century, the traditional problem of 50-60 's turned to the problem of western modern aesthetics, mainly manifested in: from the metaphysical problem to the underlying problem, from the unitary problem to the pluralistic problem. These are the result of the globalization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but the problem domai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has not shown the trend of localization. Although the research of aesthetics in the new era and its controversy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e achievements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re still rare. The aesthetic research in the new century should turn to the probl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l life.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aesthe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92
【正文快照】: 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过去近30年了。这30年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来说是一个转折的时期,繁荣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针对着一系列美学问题产生了论争,形成了几个“美学热”的高潮。从这些美学论争和美学热潮之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美学研究的问题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可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玉能;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媛;;试论身体美学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星;“天人合一”观本质的演变及对中医学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7期
3 王世涛;江泽民理论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J];船山学刊;2004年03期
4 陈元贵;;从仪式的惯例到审美的惯例——审美尺度的客观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王远坤;饮食之味觉及其美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向莅;;论表现主义艺术与表现主义美学之间的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程平;“大同”、“小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思想探源及其当代意蕴[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王彦霞;论杰姆逊的比较文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刘松来,尹雪华;“以天合天”与“妙悟”之我见——中国古代艺术领域直觉思维理论溯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朱成科;;论作为教育本体论的教育哲学——兼论“反本质主义”教育观点的时代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战佳阳;道家、道教与《黄帝内经》[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4 蔚然;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杨九华;论瓦格纳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思想寓意[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6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7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9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季芳;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熙民;生命节奏——宗白华美学的形上感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徐煜;论经典名著的舞台解构演绎[D];上海戏剧学院;2002年
7 谢晓东;朱子道心人心思想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树光;论价值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任晓燕;从隐形之诗到显形艺术——论马利坦诗学理论中的诗和艺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沅;论报告文学的时代精神[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尤·什科连柯 ,佟景韩;生态学与美学[J];世界美术;1980年01期
3 黄海澄;艺术美的来源[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4 公义;愿美学茁壮成长[J];哲学研究;1980年12期
5 周以行;外语院校课程设置情况调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6 樊公裁;第一次全国美学讨论会在昆明召开[J];哲学研究;1980年07期
7 廖冰兄;我的画是“炸”出来的[J];美术;1980年04期
8 谭云森;在“四化”的长征中年画要更好地为农民服务[J];美术;1980年04期
9 戴平;美学研究道路漫议——批判姚文元的美学观所得[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10 熊经浴;一九二三年的下陆罢工斗争[J];石油天然气学报;198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有明;;论勘查地球物理的二次辉煌[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冯士雍;程翰生;杨青;项可风;;科技机构抽样调查的实践与认识[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刘忠宽;高克萱;;新时期钢铁工业中焦炉煤气净化方向[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4 危师让;;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火力发电技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计育根;;上海高层建筑和能源发展及空调用能结构概况[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文集[C];1998年
6 黄利权;倪卫菊;;21世纪高等畜牧兽医人才的培养要求探讨[A];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C];1999年
7 周中干;祝刚;;社会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院是怎样走入市场经济的[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8 孙桂林;;创建信息医学——论新时期医疗档案管理[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9 夏新波;云力;;李先念与鄂豫边区的反腐倡廉[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10 胡安主;;浅述李先念的统战艺术[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光荣;妇女参政:社会进步的标志[N];安徽日报;2000年
2 王梦奎(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发展七论[N];北京日报;2000年
3 程敏;家庭装修莫忘防盗[N];中国建材报;2000年
4 赵玉兰;新时期呼唤“家访”[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吉林大学 郝素芳;了解形势 认清自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喻为民;新时期副刊发展新趋势[N];重庆日报;2000年
7 张立慧;新时期计生工作的重大课题[N];中国人口报;2000年
8 王保民 王伟;新时期必须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N];中国审计报;2000年
9 马艳辉;新时期女性就业的机遇与挑战[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10 本报特约通讯员 韩学书 曾宪成;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人;勃发与超越——新时期建戏曲创作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赵洁;新时期俄罗斯报刊政论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6 周应华;中国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7 王斌;意义与结构[D];暨南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蔡莉莉;新文学传统中的归来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萍;论新时期的新闻舆论监督[D];郑州大学;2000年
2 俎文利;试论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社会功能和运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高一川;对我国烟草业在历史转折新时期战略调整的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楚宗礼;试论新时期诗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高震;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姜涛;论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观演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00年
7 刘晓梅;新时期汉语词义演变原因探索及其他[D];延边大学;2000年
8 佘艳春;诗意的策略 神话的终极[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华峰;论新时期纪实文学[D];郑州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57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5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