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审美的人”

发布时间:2018-02-01 06:03

  本文关键词: 人生意识 完全的人 审美的人 新万物一体说 出处:《江海学刊》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主客二分"是人之为人的起点和标志。但人之为人的意识的特点,不仅在于主客二分,而且更在于由此而进入主客的结合。只有主客的结合,才有自由的可能。求知意识以主客关系为基础,主客间的结合还具有外在性,客体及其规律仍外在于主体,是对主体(自我)的一种限制,限制就是不自由。道德意识作为人生追求自由而成为"完全的人"的一个更高境域,虽然在结合主客的程度上前进了一大步,但对于实现人的自由而言也有其局限性。人生意识发展的最高境域是审美意识。只有审美意识才完全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而进入到主客融为一体的领域。审美意识,依主客结合程度之高低深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超理性之美"既是审美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生整个意识发展过程的最高峰,"主客符合"意义的求知意识和"应然"意义的道德意识都在它的门前终止。"新的万物一体"("万物不同而相通之一体")主张主客的最终融合,在这里,真善美融为一体。人能达到此境,就是一个既美且善且真的"完全的人"。一个"完全的人"所处之境,就是"有我"而又"忘我"之境。
[Abstract]:"the dichot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ymbol of human being.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consciousness lie not only in the dichot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but also in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d only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consciousness of knowledge i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is also external, and the object and its law still lie in the subject, which is a kind of restriction to the subject (self). Limitation is not freedom. Moral consciousness is a higher realm of being "perfect person" as the pursuit of freedom in life, although it is a big step forward in the degree of combining subject and object. However, there are limitations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freedom. The highest realm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nsciousness i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nly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completely transcends the mode of thinking of the dichotomy of subject and object. Th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in which "super rational beauty"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It is also the peak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in life. The knowledge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and object accord with" meaning and the moral consciousness of "ought" meaning end in front of its door. "the new unity of all things" ("all things are different and interlinked") advocates the final fus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here.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merge into one. A person who is both beautiful and good and truly "perfect". A "perfect person" is in a state of "having me" and "being selfles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
【正文快照】: 席勒认为,一个“完全的人”只能是“审美的人”和“自由的人”。但席勒对于为何只有“审美的人”才是“自由的人”以及如何成为“审美的人”从而成为一个“完全的人”的问题,虽有所论述,却语焉不详。本文不是对席勒的评论,只是受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美学思想的启发,试图从人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明杰;王亚非;;试析冯至早期诗的青春特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朱卫卫;曲洪志;;自我观念的确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中的作用[J];沧桑;2005年06期

3 殷华西;元认知质疑[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乔建中;从自我出发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制约[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5 杨玲,赵国军;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马向真;张廷干;;和谐伦理精神的后现代建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李炳南;;论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机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孟德燕;;自我追寻的艰难航程——评《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莉莉·巴特[J];电影文学;2009年06期

9 张广纯;;青少年网络信息强迫现象的心理及对策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苏富忠;自居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2 陈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士斌;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20—28个月儿童模仿与良心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D];苏州大学;2010年

3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饶晓;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yN;大学生网络行为与自我成长相关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6 郑卉;初中生自我概念、师生关系、教师期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彩霞;职业化发展趋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焦洁;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范艳勤;中学语文教师生存方式与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周虹;论沈从文对都市人生的边缘化书写[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霞;邓红霞;;观日本之“净”处[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2 李咏吟;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向艺术生成[J];东疆学刊;2004年03期

3 张世英;;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J];世纪论评;1997年Z1期

4 张雪琳;;《离骚》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统一[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李致钦;;论原始神话的美学价值[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6 吴调公;略论《沧浪诗话》审美意识的多重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7 羽军;现代意识 审美超越 艺术发展——世纪之交对中国戏曲的回眸与展望[J];戏曲艺术;2000年02期

8 王齐洲;论中国人原初的审美意识[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李运抟;当代历史小说审美意识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治江,何冀;从译者的审美意识谈文学作品中非规范语音的翻译[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英;;从《一位女士的画像》看亨利.詹姆斯的独特审美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银友;;小学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问题的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吴兆武;;审美意识与人物塑造[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红勋;;浅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张大均;;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7 高金生;;“感性”的回归与泛滥——1990年代以来当代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蓝晶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树立编辑创新意识[A];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8年论文集[C];2008年

9 蔡鸣雁;;矛盾与迷茫的重合——再析《雪国》中的男主人公岛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郭世娟;;多种渠道培养道德意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一安;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N];人民日报;2000年

2 记者  万润龙;电视剧不能消耗国人审美意识[N];文汇报;2006年

3 余倩邋娄晨;走上品牌设计前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浩;微客Ⅲ代 审美为王[N];经济视点报;2006年

5 李永虎;审美的超越[N];文艺报;2007年

6 马泉艺邋(回族);当今审美变形之我见[N];文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莫海艺;探究贵州原生态民族文艺特质之美[N];贵州民族报;2011年

8 舞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韩红军;重视学生的审美意识[N];学知报;2010年

9 盛滋波;正确的审美意识至关重要[N];音乐周报;2007年

10 张俊卿;免责还书:唤起道德意识[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阳;中国审美意识之心理考古[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洪琛;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陈立群;先秦天人观念的变迁与审美意识的酝酿[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品秀;现代西方审美意识与室内设计风格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7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慧琼;南朝文学批评意识的两个维度[D];浙江大学;2006年

9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10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敏;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审美意识的渗透[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夏美燕;论健美操的美学欣赏与创造[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景辉;图案瓦当的变迁与先秦到秦汉期间审美意识的演进[D];西北大学;2007年

4 李国春;论贵族化审美意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徐莹;新时期小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书写[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刚涛;曹植创作中的审美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范君;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在当代时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胡玲婷;试论审美意识的异化经验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安永平;散点透视下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审美意识[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宏芳;论路翎小说的现代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81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81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