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的形上意蕴

发布时间:2018-02-03 05:35

  本文关键词: 审美 审美秩序 存在的完美 出处:《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活动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同时,也展示了存在的图景,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审美之域的存在秩序或审美秩序。作为审美关系中的存在规定,美不仅表现为对象的自在属性,而且也体现了人的价值理想,以感性与理性、存在与本质、个体与普遍、理性与非理性等等的整合为形式,审美活动从一个方面为克服人自身的分离、达到“全而粹”的完美存在提供了担保。
[Abstract]:Aesthetic activities not only reflect the essential strength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show the picture of existence, the latter in a sense can be regarded as the order of existence or aesthetic order in the realm of aesthetics. Beauty is not only the nature of the object, but also embodies the ideal of human value, in the form of the integration of sensibility and reason, existence and essence, individual and universality,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and so on. Aesthetic activity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overcoming the separ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achieving the perfect existence of "the whole and the essenc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正文快照】: 作为把握存在的方式,审美活动在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同时,也展示了存在的图景,后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审美之域的存在秩序或审美秩序。与“判天地之美”相对,审美过程既确认了存在的统一性,也展开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互融、互动;相应于形象的、感性的观照方式,个体、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从意味到存在——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发展轨迹[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何林军;;不确定性:象征的基本意义维度[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潘知常;从“家族类似”到“理想类型”——现代美学的再生之路[J];东方论坛;2002年05期

4 李衍柱;艺术的黄昏与黎明[J];东方论坛;2004年04期

5 陶徽希;;审美体验与直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闫吉青;屠格涅夫少女形象的美学品格[J];俄罗斯文艺;2003年06期

7 周国权;审美精神的培育与创新素质的提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徐岱;;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潘知常;从认识到直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董晔;现实生活向艺术文本的生成——美学源构关系的发生及运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汪海霞;身背十字架的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方良;产品的意义阐释及语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10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富;论庾信诗文的修辞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慧峰;油画创作个性的当代意义[D];山西大学;2003年

5 黄丽君;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传东;意向性与杜夫海纳美学[D];苏州大学;2003年

7 罗立桂;网络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对传统文学写作品格的解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董晔;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探究的一个维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冻凤秋;“后花园”与“阳台”[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张艳丽;论爱伦·坡恐怖小说的现代性[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6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486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