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
本文关键词: 奥古斯丁 教父时期 美学思想 上帝 神性 出处:《齐鲁学刊》200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西方中世纪教父时期美学思想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把上帝当作美的本体,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其关于上帝的美、精神美和物质美的思想为解决古希腊罗马美学中具体的、可变的、有限的美与普遍的、永恒的、无限的美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和谐、映衬”的观念引入美学中,给予丑一定的美学地位,从而丰富了西方美学史范畴的内涵。奥古斯丁论述审美经验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美学思想一个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重要之处,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西方中世纪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强调艺术应该具有形而上的价值,其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为西方中世纪美学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Abstract]:As 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stern medieval Godfather's aesthetic thought, Augustine regarded God as the ontology of beauty and considered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ristian theology. The thought of spiritual beauty and material beauty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oncrete, variable, limited beauty and universal, eternal and infinite beauty in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aesthetics, which unifies and harmonizes the opposite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The concept of "setting off" is introduced into aesthetics, giving ugliness a certain aesthetic status, which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ategory of western aesthetic history. Augustine discusse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focuses on people's inner world. Th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aesthetic though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aesthetics, and in many respects determines the basic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edieval aesthetics, and emphasizes that art should have metaphysical value. Its mission is to eulogize God and serve religious theology, 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art in western mediev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喜;历史和记忆的历史性哲学考察——从柏拉图到本雅明[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蒋天平,肖云华;汉诗英译中的人称可译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旭;黑格尔艺术哲学研究方法概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石红星;论作为人性提升两大支撑的法律与道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赵白生;“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朱德发,温奉桥;非理性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7 刘清平;论爱人如己的宗教团体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马天俊;近代哲学真理论的缺陷与困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9 陈云梅;时间与自由──西方哲学史上的时间观管窥[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李迪江;论西方古代文艺理论的摹仿论[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4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礼平;存在的呐喊[D];复旦大学;2005年
9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王明科;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巧兰;论社会的历史性——人、自然、价值视野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郎晓玲;“黑暗中的笑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郭玉生;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志刚;关于武术与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特征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权华;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小说中的“阴郁”原型[D];暨南大学;2003年
7 王力苹;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贾媛媛;认识活动中的审美根基及其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邵雯艳;在功利与唯美之间——传播视野中的纪录片选题[D];苏州大学;2003年
10 王斌;论徐悲鸿的绘画艺术[D];东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博;;奥古斯丁神学美学中的灵魂论[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简德彬 林铁;乡土美学的理论自觉[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志庆;托马斯·阿奎那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张俊;古典美学的现代复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玉生;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邵明法;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盛况;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和艺术价值新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宁非;普罗提诺美学思想中的神圣与世俗[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6 李文倩;罪与生活: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的宗教之维[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6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0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