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模仿活动与实践美学的内在规定性
本文选题:实践美学 切入点:审美超越 出处:《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实践美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新实践美学的确立已经成为无可否定的事实,新实践美学的坚持者、拥护者、赞同者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论述、阐发、驳诘,以更好地促进新实践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推出几篇文章,它们代表了关于实践美学的一些新的思考、新的开拓和新的建议。其目的在于把实践美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构建多元并存的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作出一定贡献。同时,欢迎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和建设感兴趣的同人关注这一专题讨论,并参与其中,努力开创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新天地。
[Abstract]:Practical aesthetics rose in 1950s, and on 1990s, it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Now,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become an undeniable fact. The adherents, proponents and proponents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are making various expositions, elucidating, refuting and question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in different aspects and in different way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We have published several articles which represent some new thinking, new exploration and new suggestions on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purpose of these articles is to push the stud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o a new level. At the same time, we welcome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study and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topic and participate in it. Strive to open up a new worl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X;论人类起源学的几个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6期
2 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朱建军;从文字渊源物的角度对语段——记意文字类型学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宏梁;论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陶思炎;论民俗应用的主体与对象[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贾兰坡;卫奇;;建议用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建立我国第四系的标准剖面[J];地质学报;1982年03期
7 王云;花在中西文化中的隐喻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崔涛;我国古代美意识的起源探论[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4期
9 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初探——从本质界定、功能分析到意义认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鉴;论维柯《新科学》的美学意义[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领进;知识价值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5 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郑巨欣;中国传统纺织印花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蔡元;主体意识的生成与扩张[D];吉林大学;2005年
8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简史(中国部分)[D];重庆大学;2002年
2 吴天谋;城市细部:设计原理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周维妍;主体性音乐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向华;迈向全新的生命周期[D];重庆大学;2003年
5 许洁;循山之纹理 绘路之新绿[D];重庆大学;2003年
6 肖意贞;社会群体主体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8 石增礼;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与分类[D];浙江大学;2004年
9 周雪丰;勃拉姆斯几首钢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肖霞;生命最初的愉悦及其物化——论原始艺术的发生[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伯海;;生命体验和审美超越——论审美体验的由来与归趋[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石长平;;给实践美学以更兴盛的生命力——张玉能美学思想的最新拓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吴树波;;宗教休闲的审美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4期
4 刘毅青;;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的沟通——以虚静为中心[J];美育学刊;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2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4 金雅 聂振斌;现代美学的基本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杨庆杰;宋明理学美学引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振民;论庄子的悲情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4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黄晖;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袁文丽;论阮籍的生存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2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0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