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成玄英重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8-03-15 12:22

  本文选题:成玄英 切入点:重玄美学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成玄英双遣双非的重玄美学以“空”代“无”,解决了老庄滞“无”在美学思维方式上造成的偏颇,他所构造的重玄妙境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了修道者的终极追求,,而圣人的“妙契重玄”更是大道"圆融无碍"之美的具体展现。作为宗教学家,成玄英在他的美育思想中也始终贯彻了重玄之思。重玄美学不仅是对传统道家、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对后来道教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bstract]:Cheng Xuanying's aesthetics of "empty" instead of "nothing" resolves the bias caused by Laozhuang's "Wu" in aesthetic thinking mode, and his heavy and mysterious state is regarded as the highest aesthetic realm. The realm of life reflects the ultimate pursuit of the Taoist, and the sage's "wonderful understanding and heavy metaphysics" is a concrete display of the beauty of the road of "harmony without hindrance." as a religious scholar, Cheng Xuanying also carried out the thought of "heavy Xuanlong" in his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all the time. The "heavy Xuan" aesthetics not only brought forth new ideas to the traditional Taoists, but also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aois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洪涛;论丘处机的道教词[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燕;葛洪仙道学说的统一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耀武;《红楼梦》所反映的清初道教的世俗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李素平;中国原始母系社会的女神崇拜[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贺秀明;论李白的游仙诗[J];东南学术;1994年04期

6 王有英;宋代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石朝江;儒、道、佛在苗族中的传播和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8 吾淳;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胡胜;论文化心理机制对神魔小说生成的影响[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胡小伟;从《至元辨伪录》到《西游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周作明;东晋南朝道教上清派经典行为词新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岳齐琼;汉唐期间道教修炼方式与道教女性观之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钱汝平;萧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周冶;上阳子陈致虚生平及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顾瑞荣;道家“大一”思想及其表达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利;论唐代的游仙诗[D];山西大学;2007年

2 张亚宁;王玄览修道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乐万里;明代四川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军;葛洪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何佳闽;中国古代文论中“原典情结”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于慧;金代全真教文人马钰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芳;唐代文人与终南山[D];暨南大学;2007年

8 孙欣;南朝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9 王镇宝;李白诗歌与上清派关系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国庆;《西游记》与神仙文化[D];西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坤;;成玄英[J];宗教学研究;1983年02期

2 卢国龙;;隋唐五代道教学者志(二续)[J];中国道教;1986年19期

3 王志忠;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J];宗教学研究;1989年Z1期

4 黔容;;“故推正不忘”正义[J];学术研究;1990年05期

5 中]h隆藏;成玄英的“一中”思想及其背景——隋唐时期道教的中道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6 中岛隆藏;从现存唐代《道德经》诸注看唐代老学思想的演变[J];宗教学研究;1992年Z1期

7 李刚;略论成玄英的重玄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李刚;成玄英论“本迹”[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9 李刚;成玄英论“玄”与“又玄”[J];宗教学研究;1996年02期

10 李叔达;成玄英论“三一”[J];宗教学研究;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希峰;;古代名物研究札记(十篇)[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丽娟;;论沈有鼎对《公孙龙子》研究的贡献——对公孙龙其人其书的考证[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强昱;;李荣重玄学思想述评[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赵宗乙;;《淮南子·原道训》语辞管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姜广辉;上博藏简《容成氏》的思想史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刘启林;《兰亭序》文理辩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3 ;傅山碑文告世人知足不贪的重要警示(二)[N];忻州日报;2007年

4 韩兵;广施福泽 造福苍生[N];中国商报;2007年

5 苏州大学教授 蒋国保;学术批评不是玩弄文字[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霍明琨;道教转型与唐人的心性修仙[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董恩林;唐代老学研究——以成玄英、李荣、唐玄宗、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为个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红;《庄子》阐释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延仓;道体的失落与重建[D];山东大学;2005年

4 罗安宪;道家心性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5 高利民;有无“之间”[D];复旦大学;2005年

6 兰佳丽;联绵词词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冬;成玄英庄学思想管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辉祥;论杜光庭对重玄学思想的总结[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小玲;王叔岷《庄子校释》订补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德俊;成玄英重玄思想略论[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16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16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