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生成论统一——对一个长期争议的美学问题的澄清

发布时间:2018-03-22 02:00

  本文选题:审美 切入点:个体性 出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性对我国美学研究的影响日趋深入,审美不断被看作超越于或优先于社会性的单纯个体性活动。但是,对审美性质的这种理解一方面误解了现代性,另一方面把个体性和社会性都视为了固定不变、彼此对立分裂的先在实体,因而仍坚持着形而上学现成论立场。本文从实践存在论美学观出发,立足超越形而上学这一根本立场,对这一长期争议的重要美学问题作出澄清,指出审美活动是个体性与社会性在生成论意义上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对此均留下了宝贵思想线索,实际的审美活动同样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性质。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modernity on the study of aesthetics in China, aesthetics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urely individual activity that transcends or takes precedence over sociality. This understanding of aesthetic nature, on the one hand, misunderstands modernity, on the other hand, regards both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ity as fixed and fixed, and the first thing that separates from each other is the entity.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actical existential aesthetics and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standpoint of transcending metaphysic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is important aesthetic issue which has been disputed for a long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esthetic activity is an organic unity of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ity in the sense of generationalism. Marx and Heidegger have left valuable ideological clues to it, and the actual aesthetic activities have also proved this nature powerfull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04JZD0034)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恩达;精确并非真实——浅析马蒂斯的绘画美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晓花;;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顾发良;海明威作品中的现代视觉因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婷婷;欧阳铨;;透过《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人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刘凤霞;王胜选;;走近达利——体验中的艺术[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王作;《荒原》:鐞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7 王作;自我显现与现代主义艺术观[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涂小琼;达利艺术创作中的矛盾及其意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龚文富;关于素描课堂的思考[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年04期

10 张建光;;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的培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马爱国;;竞赛情境攻击性的启动对运动员攻击性性别差异的内隐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4 段冬梅;;羞耻感重整理论的犯罪学探讨[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蓓蓓;新时期乡村题材法制电影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薛朝晖;早期抽象绘画中的“象”[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丁礼明;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胡怡君;贝克特小说中的时间难题[D];复旦大学;2011年

8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天翔;费尔南多·波特罗艺术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霍永丰;影视传媒教育中的审美幻象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何军斌;论生态农业景观的审美特性及其生态艺术价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君;刘取芝;;心理健康与人的全面发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07期

2 佟轶材;谢昌飞;;道德的个体性与道德的社会性——麦金太尔对情感主义的批判[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3 杨德;;对当前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反思[J];警官文苑;2008年04期

4 朱立元;刘阳;;审美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生成论统一——对一个长期争议的美学问题的澄清[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无为;;《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之超越》一书出版发行[J];哲学动态;2009年04期

6 钟向东;实践属性的辩证法[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04期

7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审美个体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郭海龙;;作为个体与社会妥协机制的心理健康标准[J];理论与改革;2009年03期

9 赵亚平;;“我”很重要——试论诗词创作主体在表现社会性重大题材时宜有个体性审美视角[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魏昀峗;翟丕锋;;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人的个体性张扬[J];新闻世界;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森林;;实践:从主体性到社会性[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钟晓宏;;两种社会思想:科学知识社会学和伦理实体比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左其沛;战秀琴;金星;吕微微;;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及其对早期德育的启示[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陈金华;;论幸福的多维视角及其意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张永江;王志意;;水土保持社会性应用价值浅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徐霞;季浏;姚家新;苏文涛;;社会性体格焦虑与人口统计学、身体锻炼变量的关系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张永江;;水土保持社会性应用价值浅析[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施忠连;;近十年美国儒学研究之进展[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10 刘森林;;内向性主体的三个矛盾维度[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试论生成论四特点[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记者李刚殷;杭州社会性投资不再政府说了算[N];工人日报;2003年

3 杭纪宣;杭州社会性投资变审批为登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4 建苗;社会性软件迎面走来[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肖飞;个体性的历史书[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曹东义;中医重视生成论,西医依靠构成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演讲人 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N];光明日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梁慧星;法律的社会性[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伍学焱;医学是科学的、艺术的、社会性的、哲学的[N];大众科技报;2000年

10 杨凤岗;宗教的灵性和社会性[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静;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5 谭晶华;川端康成文学的艺术性·社会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李峰;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D];上海大学;2004年

7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赵宝春;中国消费者伦理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怀松;言论自由价值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顾加额;大型社会性公众活动应急预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丽;我国城镇居民护理保险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4 熊秋娥;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性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萍;SARS式社会性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季岚;现代景观设计价值取向研究的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哲姝;论顾太清诗歌[D];湖南大学;2007年

8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呙晶晶;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冰;周作人早期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46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46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9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