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静观论

发布时间:2018-03-23 08:28

  本文选题:审美静观 切入点:审美态度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审美静观"是关于审美态度的核心要素,其实质是审美的无功利性。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是最深刻、最系统地论述审美静观的美学家。叔本华、鲍桑葵、布洛、闵斯特堡等美学家都从不同的侧面发展了审美静观说。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也有许多审美静观的思想资料。如老子的"涤除玄鉴",《易传》中的"观物取象"说,宗炳的"澄怀味象",苏轼的"无厌空且静",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等,都展示了静观说中国美学中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中西的"审美静观"说有着不同的特点。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Kant is the most profound and systematic esthetician of aesthetic meditation. Schopenhauer, Bosanquet, Bloom. Minstburg and other aestheticians have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meditation from different facets.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 there are also many ideological materials for aesthetic meditation. Zong Bing's "clear and pregnant taste", Su Shi's "no boredom and tranquility" and Wang Guowei's "no self" all show the richness and profundity in the theory of meditation in Chinese aesthetics, and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theories of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陈海燕;;谢林与海德格尔艺术观念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蒋邦芹;;论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世界[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徐振轩;简论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徐振轩;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现象学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谢兆树;;终结与再生——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张忠;本源的诗——兼论《中华风土谚》的美学形态[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5 曾鹰;乔瑞金;;技术的文化解释学:对人类“自身”一种新的理解[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王乾坤;;“我不过一个影”——兼论“避实就虚”读《野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7 张金玉;;漫谈城市光文化与夜晚经济的创新实践——《鼓浪屿—圣岛之光》文化创意设计构想[A];2007年中国(厦门)LED照明与装饰论坛暨城市夜景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传顺;伽达默尔伦理学的释义学意义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王升平;自然正当、虚无主义与古典复归[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伟;论武术休闲及其市场拓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王希鹏;文化哲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于秀艳;真理观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a,

本文编号:165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5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