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存需求在审美态度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3-23 19:39

  本文选题:原始人类 切入点:实践活动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4期


【摘要】:正 人的审美态度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原始人经过大量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同时,在自己的精神领域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造和更新,渐渐从原始思维的混沌状态中走了出来。从发展的观点看,人的审美态度的出现与人类原始思维及其解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为什么在原始时代,人类摆脱了原始思维后,就必然会产生审美观照态度?促成其转变的根本动因是什么?它的生成机制又在哪里?这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发生学理论,从对原始人的生存需求及生存活动的研究出发,初步考察生命生存需求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中
[Abstract]:Are people's aesthetic attitude, is a long-term,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is process, and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animal people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original material activities and spiritual activities, improve their survival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in their own spiritual field experienced a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 again, gradually from the primal chaos thought came out. From the view of development, people's aesthetic attitude and primitive thinking and its disintegration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However, why in primitive times, people get rid of the original thinking, is bound to produce aesthetic attitudes? What to change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its generation mechanism? Where is it? This is still in suspense. The author tries to use Marx's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from the primitive people's lif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survival demand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survival needs of life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human practice

【作者单位】: 温州师范学院 温州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绍顺;三大实践活动交替表现为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尹世明;略论阶级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陆道廉;试论实践的特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薛克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座谈会讨论情况简介[J];浙江学刊;1980年01期

5 晓闻;关于“实践标准”的辨析[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6 王连法;实践是变革物质世界的动态体系——兼与夏甄陶同志商榷[J];东岳论丛;1980年04期

7 王淼洋 ,李继宗 ,戚进勤;自然科学为哲学提供“原料”和“能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谢作陶;谈实践的内容和形式[J];江汉论坛;1980年06期

9 胡福明;;关于实践的特点、本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申文元;;关于实践动态系统的探索[J];晋阳学刊;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丰富影视资源 开展实践活动[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2 宋经文;;浅议婚俗中的“火”崇拜[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欧恢章;;试论毛泽东的实践观与他的艺术认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崔自铎;;现实呼唤人的现代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陆红星;;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邹学荣;;人的实践性的异化与人类的拯救——兼论自然科学成果对人类的负面影响[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聂涛;;开启人类早期绘画艺术的大门——论对史前绘画起源的认识[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8 北京东路小学课题组;;《家庭饮茶》探究型实践活动的总结[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9 黄薇;;与茶结缘的日子[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10 衡彩霞;;论人的生命活动中的精神价值[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小林;古灯探源[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刘微;教育教学结合 课堂实践互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李学勤;主题综合活动浅议[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朱兴国(天津市和平区中心小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及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平;给教学做把新尺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驻宁夏记者 马慧玲;贺兰山岩画又有新发现[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人类源于非洲吗[N];光明日报;2000年

8 荀恒栋;《士兵权益保障规定》实施见成效[N];解放军报;2000年

9 刘兵;“科幻”作品对科学的思考[N];科技日报;2000年

10 圭平;锡林郭勒发现万年前人类遗址[N];科学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周斌;20世纪20年代民间外交观念及其实践活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家方;从“理性的颠倒”到“实践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连君;生活境界论[D];吉林大学;2006年

8 傅长吉;管理的人性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9 董晋骞;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再理解[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廖朝粒;在化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闵宪伟;刘少奇对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的贡献[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e,

本文编号:1654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54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