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美学思想之美感经验描述
本文选题:孟子 切入点:荀子 出处:《学术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关于美学这一学术门类的讨论,本文不拘泥于正统西洋美学之历史性根源与学科性格的探究,亦即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学术规范或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活动,而是从人性之普遍特质上反省,吾人面对感性对象,在主观上共有的官能活动与感性反应。本文尝试以传统儒家文献,包含《论语》、《孟子》、《荀子》、《礼记》以及《孔子家语》为依据,考察其中与美感活动有关之感性作用、美感对象以及美感境界。
[Abstract]:The discussion of aesthetics as an academic category is not confined to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orthodox western aesthetic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subject, that is, it is not confined to the activities of a particular academic norm or a particular cultural background.Instead, we reflect on the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nature, we face the perceptual object, subjective common functional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reactions.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literature, includ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encius, Xunzi, Li Ji and Confucius Family langua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perceptual function, aesthetic objects and aesthetic realm related to aesthetic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B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立胜;;子在川上:比德? 伤逝? 见道?——《论语》“逝者如斯夫”章的诠释历程与中国思想的“基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安宪;;返本开新与波澜不惊:2011年的中国哲学研究[J];学术月刊;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周兴;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低沉的情绪?——海德格尔对哲学基本情绪的存在历史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2 曾海军;;“子在川上”之后——论经典世界中的情感体验[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俞志慧;;孔子在川上叹什么——“逝者如斯夫”的本义与两千年来的误读[J];学术月刊;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馨;也谈孟子荀子人性理论之同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2 张先义,李道湘;先秦儒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3 罗新慧;试论先秦儒家入仕观念的演变与发展[J];江海学刊;1998年03期
4 尹青钰;;孟子荀子人性论分析[J];文教资料;2007年06期
5 张建莉;;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比较[J];今日科苑;2008年24期
6 杨慧宇;;孟子荀子人性论之比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中国古代教育史编写组;战国时期的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年03期
8 蔡德贵;稷下认识论之进展[J];东岳论丛;1985年02期
9 杨文芬 ,林皇珍;孟子荀子人性论异同浅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8年02期
10 李亚彬;天人观视野下的孟荀人性论之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泓峻;;从“人性恶”这一前提看荀子礼教思想的人本主义内涵——兼谈荀子与弗罗依德思想逻辑的相通性[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焦杨;;从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体系看荀子的学习理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廖群;;郭店楚简与孟子研究[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邹玲;刘海君;;论荀子的荣辱观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瑛;;儒家文质兼备论浅谈[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7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少华;刘跃进;;试论《孔丛子》中先秦孔氏子孙的经学思想及其师学渊源[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程二行;;荀子的名学理论及其“用名三惑”通诂[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10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炽成;荀孟在唐代的影响[N];山西日报;2009年
2 刘纪璐;从人性论看富国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北华大学 王光;殊途同归:孟、荀人性论的目的取向[N];光明日报;2009年
4 高剑峰 李峰;解开荀子诞生地之谜[N];山西日报;2002年
5 晁福林;荀子《天论》的思想光芒[N];光明日报;2006年
6 周炽成;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版编辑;弘扬荀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朱慧 马志超;安泽开坛论荀子[N];山西日报;2006年
9 阎学通;先秦诸子学说:争鸣战争与和平[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应将《荀子》纳入儒学的“新四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珍生;晚周礼的文质论[D];武汉大学;2003年
2 张小苹;荀子传经考[D];浙江大学;2011年
3 乔安水;荀子礼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7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9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10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琦;孟、荀对孔子人性论的拓展与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娟;孟子荀子德育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张亚军;孟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郭磊;从孔子到荀子[D];郑州大学;2006年
5 宁丽新;孟荀人性论之比较[D];河北大学;2005年
6 张伟;荀子圣人观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7 万绍和;孟子荀子政治哲学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0年
8 金晖;荀子礼学思想的现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白玉良;荀子理想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黎;荀子“化性起伪”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7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8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