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应当正视的负面效应──略论市场经济下的审美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8-04-09 02:18

  本文选题:审美文化建设 切入点:负面效应 出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和文化转型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与契机,,其中对审美文化的建设造成了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近年来市场经济给我国审美文化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并提出了正视与克服这些负面效应、保证审美文化健康发展的设想和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has brought great impetus and opportunity to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which has cause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 cultur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negative effects of market economy on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face up to and overcome these negative effects and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culture.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奥夫斯相尼柯夫 ,汤侠生;社会主义的审美文化[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5期

2 金亚娜;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J];求是学刊;1990年06期

3 邓牛顿;说“清”[J];文艺争鸣;1990年01期

4 李丕显;独树一帜的美学探索——于乃昌《西藏审美文化》浅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谢方;美学研究与应用——“浏阳花炮美”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6 李林;审美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J];学术论坛;1992年02期

7 王学海;;论发展审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李林;审美文化与人类文化同步发生——艺术考古材料所证明[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9 荆学民;论审美文化的客体形态[J];文艺研究;1993年02期

10 李西建;当代文化进程中的审美文化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黄河涛;;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于乃昌;;走进边缘——中华美学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张振华;秦玉兰;;电影美学:步入新世纪的困惑[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唐孝祥;;近代岭南侨乡建筑的审美文化特征[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6 张海文;曾令可;王慧;程小苏;;青瓷的工艺特点与其艺术特色的关系[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存明;;“视觉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变迁[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建良;;试论高师声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特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徐放鸣;张玉勤;;《全球化语境中的休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为宝;论文化底蕴对包装设计的基础作用[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黄远飞;适应国企改革的需要[N];中国企业报;2000年

3 山东省招远市市长 盖少宁;审计的四个效益[N];中国审计报;2000年

4 董辅y=;网络经济是否会导致市场和市场经济的消亡?[N];经济参考报;2000年

5 王妍(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公司制度≠现代企业制度[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王圣强;要克服“本领恐慌”[N];辽宁日报;2000年

7 廖鸿;为什么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重要支柱”[N];人民日报;2000年

8 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 张幼文;市场经济与金融思维[N];上海金融报;2000年

9 邢建昌;从美学研究到审美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0年

10 黄石明;文学理论的机遇和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虹;90年代中国电视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显杰;镜像“话语”——电影修辞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卡丽比努尔·买买提;维吾尔族精神民俗审美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4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10 曹巧兰;城市审美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下的张艺谋电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3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玉兰;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冲突中的美学价值重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常新;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反思、评价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胡燕妮;审美世俗化[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志华;现代广告的审美之维[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石舞潮;有意味的形式——近体诗格律与中国传统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24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4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