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义精神的超越价值——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新感性 + 审美 ; 参考:《新闻界》2010年05期
【摘要】:新感性通过解放人的自然和实际生存的环境,摆脱物化世界的束缚,实现自然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类的解放。在当代物欲横流,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氛围下,对新感性的重新审视有利于恢复个体生命自由的存在,致力于人类诗意栖居地的追求和理想诗化人生的重建。
[Abstract]:By liberating man's natural and actual living environment, new sensibility can free itself from the bondage of materialized world and realize the liberation of nature and human beings.In the contemporary atmosphere of material desire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e re-examination of the new sensibility is conducive to restoring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life freedom, and devoting to the pursuit of human poetic habitat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ideal poetic life.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谭容培,宋国栋;想象理论新视域:自由的唤醒与物化的拯救[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诗泽;;海子:精神冰点的生命独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余虹;;论“禅”与“道”的“心性”之美[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吴玉洁;;神性照耀下的“复活”——《罪与罚》与《复活》中的“救赎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5 周龙田;;秩序之外——也论沈尹默的新诗创作[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李盛涛;;论生态文化思想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潜在影响[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郭风雷;荷尔德林:海子长诗《太阳七部书》的诗学渊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季玢;;“还原历史”背后的陷阱——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祛魅化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王颖;王秀丽;;最后一位乡村诗人——叶赛宁与海子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叶当前;;阮侃与嵇康赠答送别诗考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立群;;垂落的姿态及其延展的过程——关于李轻松诗歌几种关键词的解读及其他[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永刚;王炜;;文学: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性构成——关于文学本质界定的一种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陈诚;;“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朱印海;;后新时期电影与政治的艺术可能[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8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鲁美妍;当代知识分子小说60年的发展历程和文学价值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旺生;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松;偶开天眼觑红尘[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雪梅;陶渊明诗文中的生态美学思想[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晓燕;“偷窥”事件:余华《兄弟》的修辞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涛;徐志摩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鹏;21世纪人类感性方式的变革趋势[J];哲学动态;2004年02期
2 朱士群;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说与新左派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刘庆争;;新感性与社会现实[J];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肖建华,吴小印;论马尔库塞对审美主体性的开掘[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黄文杰;马尔库塞审美哲学论纲[J];唐都学刊;2005年01期
6 汪玉柱;;面向现实的批判——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7 苏平富;;技术理性: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8 邓绍秋;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与禅宗美学[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谭容培;刘永胜;;生命本然与审美存在之思:马尔库塞新感性实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胡健;;爱欲解放与审美之维——论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耿波;;文化群落与都市文化群落的危机[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蒋庆;;我所理解的儒学[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3 袁济喜;;论中国美学与学术智慧[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韩经太;;躬行君子与忘言名道——全球语境下中华文明的典型塑造[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5 江中云;;浅论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健强;中国山水的审美境界[N];人民日报;2003年
2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新感情与新感性[N];经济观察报;2011年
3 耿波;文化群落与都市文化群落的危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刘起林;审美境界与叙述形态[N];文艺报;2003年
5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起林;警惕战争影视剧猎奇倾向[N];人民日报;2010年
6 中信标普指数公司;2007 成长依旧超越价值[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刘永强;唱响和谐之歌[N];新疆日报(汉);2009年
8 ;长江数据[N];电脑商报;2006年
9 史忠义;“神思”与文学幻想相契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金元期货 冯伟民;价格与价值的困惑[N];证券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5 梅丽;作为解放手段的文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慧;先秦生态文化及其建筑思想探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春;孔门弟子思想分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郑龙云;今道友信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永红;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及其现代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剑凤;从单向度的人走向总体的人[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益刚;论李泽厚“新感性”论的内涵及价值[D];山东大学;2007年
4 钱海燕;以美储善——论当代视野下的美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奕希;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永胜;马尔库塞新感性审美理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云雪;“反对解释”与“新感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旭;马尔库塞“新感性”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邓宏;苏轼的道论及其美学思想[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6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