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主义问题的政治特性
本文选题:审美主义 + 现代性 ; 参考:《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摘要】:本文把现代审美主义问题重新作为一个政治哲学问题来加以处理 ,主要在两个侧面展开论述 :其一 ,以现代政治科学的批判为切入点 ,分析审美主义对现代社会思想文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其二 ,以德国美学为例 ,分析在审美主义的原初设计者那里 ,这一现代思想究竟具有怎样的政治动因和问题意识。作者认为 ,在现代性进程中审美之维的政治特质和审美主义所带来的感性至上、价值虚无等问题均需要重新加以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modern aesthetics as a political philosophy problem again, mainly in two aspects: first, with the critique of modern political scienc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aestheticism on modern social ideology and culture. Secondly, taking German aesthetics as an example, it analyzes the original designers of aestheticism. What kind of political motivation and problem consciousness does this modern thought have? The author hold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ty,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dimension and the sensibility supremacy and nothingness of value brought about by aestheticism need to be re-examin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定清;古希腊神话话语的神学阐释[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李兵;此曲只应天上有——试论希腊悲剧中的歌队(chorus)[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3 刘长;从中西神话之异看文学民族特色的历史渊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张正明,徐才;现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与人性批判[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艾秀梅;浅谈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J];求实;2004年S4期
6 肖伟胜;酒神精神: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符咒——尼采《悲剧的诞生》的现代性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雷体沛;发现与寻找——现代哲学文化中的生命本体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王晋生;论尼采的酒神精神[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王元骧;;论美的艺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高中华;生态危机的技术内涵:对技术负面效应的评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3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5 孙长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矛盾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6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7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8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力;对话:胡风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思力;论余华小说的可持续性写作[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汤林峄;论普希金早期的酒神题材诗歌[D];湘潭大学;2007年
4 付鹏;论海岩作品的悲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秀丽;论叔本华及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尤金·奥尼尔人生观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春萍;红柯小说的生命诗学[D];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学东;作为生命存在的诗歌[D];四川大学;2007年
8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翁珲珲;解读莫里森笔下女性人物的传统与叛逆[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王芳;尴尬的“男子汉”[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毅;照亮深渊——审美主义批判[J];文艺评论;1989年04期
2 邹定宾;在道德与知识之间的救赎承诺——论康德审美主义[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3 龚山平;康德与席勒审美主义思想比较[J];浙江学刊;2000年01期
4 周仁政;审美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5 刘悦笛;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J];思想战线;2001年06期
6 陈学祖;论中国审美主义诗学传统的形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4期
7 莫运平,顾亚娟;尼采审美主义与基督教救赎说之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简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张辉;现代审美主义问题的政治特性[J];文艺研究;2003年01期
10 董希文;矛盾与悖论——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文论发展滞后探因[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建昌;90年代文学理论的发展[N];文艺报;2000年
2 康志刚;重申文学精神[N];湖北日报;2001年
3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何卫东;“纽约时报书评”及其他[N];光明日报;2002年
5 谈瀛洲(复旦大学);书评与公正有关[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陈雪虎;审美与文学[N];学习时报;2002年
7 黄卓越;前后七子文学运动与明中晚期社会转型[N];光明日报;2003年
8 石涛 文;喧闹时代的独特声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钱中文;躯体的表现、描写与消费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晖;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D];苏州大学;2003年
2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丽丽;都市里飘逸的灵魂[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曹元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的嬗变及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5 包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著现代文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帅彦;忧患与焦虑纠结的灵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汪伟;汪曾祺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海霞;康德“趣味”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88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8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