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对新世纪中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本文选题:实体性思维方式 + 美学建设 ; 参考:《学术月刊》2005年10期
【摘要】:现象学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现代哲学运动之一,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的效应也相继波及到中国的人文社科领域。目前,十分有必要在译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学术平台,加大现象学在更新当代学术观念、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探索力度,以推进学术事业的长足发展。本组“现象学与中国学术”专题讨论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尝试。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estern modern philosophical movements in the 20th century , the present study has exerted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various fields of wester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Since the 1980s ,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t - ology has also spread to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At present ,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academic platform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 and to enlarge the exploration of contemporary academic concepts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so as to advance the long - term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undertakings .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廷国;胡塞尔通向先验现象学的道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倪梁康;图像意识的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方向红;误置中的意外——论德里达解构胡塞尔符号理论之得失[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魏树东;胡塞尔的意识分析与审美[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高秉江;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与西方哲学的时间观[J];求是学刊;2001年06期
6 王阳;现代逻辑对文学的渗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云鹏;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莫里茨·盖格尔美学思想研究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尚党卫,陈林;胡塞尔现象学的人学意蕴[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胡军良;试论西方哲学上的先验思路——以康德、胡塞尔为例[J];晋阳学刊;2005年01期
10 孙茹雁,杜顺宝;原环境的超越——柯岩石佛景区环境创作思考[J];建筑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仲辉;;对海德格尔“纳托普报告”的再“观看”[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2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4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7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李明;“医者意也”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早期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牛文君;走向存在之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勇;哲学诠释学之道[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姜雪梅;在通往存在的途中[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立杰;现象学直观及其对文学本体论研究的启示与意义[D];四川大学;2007年
6 刘洋;现象学新闻学理论体系初探[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郑海玲;约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刘玉梅;现象学的自身觉察理论述评[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戴泽钧;信息时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7年
10 侯江陵;胡塞尔先验意识理论下的主体间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永清;从思维方式看现象学对新世纪中国美学建设的意义[J];学术月刊;2005年10期
2 袁芳;;论马克思哲学的“感性”概念及社会理论向度[J];理论界;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789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8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