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理路
本文选题:美学 + 中国现代美学 ; 参考:《文艺研究》2000年01期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美学的现代性的基本命题既不是单纯的认识论,也不是本体论,而是由美学所折射的实存问题:中国人是否能通过审美方式获得有价值的生存或精神拯救?由此引出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两条理路:一者以审美形式求取族群、阶级、国家之生存发展,重建文化精神的同一性。美学被赋予远超过其本来学术身份的意义。另一条理路则以审美为个体精神的解放或解脱。由于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的特殊性,,以及重建现代国家和社会组织的历史任务,致使前一条美学理路大张其道,后一条美学理路则蛰伏潜延。论文评述了王国维、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的美学探索,揭示了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现代性问题的折射。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modernity in Chinese aesthetics is neither epistemology nor ontology, but the existential question reflected by aesthetics: can Chinese people obtain valuable survival or spiritual salvation through aesthetic approach? This leads to two rationales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rnity: one is to seek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classes and countries in the form of aesthetics, and to rebuild the identity of cultural spirit. Aesthetics is given much more significance than its original academic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aesthetics is the liberation or liberation of the individual spiri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a's social political culture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nd the historical task of rebuilding the modern stat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former aesthetic principle road has opened up greatly, while the latter one has been dorma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esthetic exploration of Wang Guowei, Zhu Guangqian, Cai Yi and Cai Yi, and reveals the refraction of modernity in their respective theories.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一;如何评价王国维和蔡元培的美学理论?[J];学术论坛;1982年03期
2 刘纲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美学[J];江汉论坛;1983年04期
3 刘志一;“五四”时期前后我国美学研究状况概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邹华;;胡风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地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04期
5 陈伟;启蒙——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旋律[J];文艺研究;1989年03期
6 ;中国现代美学仍在“前美学”阶段[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1期
7 肖友;;《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问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8 金大陆,黄志平;王国维、蔡元培与中国现代美学的缘起[J];中州学刊;1990年02期
9 邹华;美的思辨与诗的抒情[J];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10 王涵;王逊美学思想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皮朝纲;刘方;;中国20世纪美学与传统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水婴;;《论“审美无利害”在中国美学中的变异》概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夏洁;;朱光潜编辑美学思想论[A];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目录[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7 蒋孔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现代美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隆民;落幕前的美学沉思[N];贵州政协报;2000年
2 金雅;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N];文艺报;2004年
3 朔风;美学的百花园中异彩纷呈[N];学习时报;2004年
4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5 陈定家;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N];文艺报;2005年
6 ;“本体性否定”之下的“问题意识”[N];学习时报;2005年
7 艾珊歌;“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07年
8 金雅;促进“人生艺术化”[N];文艺报;2007年
9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10 艾珊歌;搭建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的平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赖勤芳;林语堂“生活艺术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健;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4 耿成雄;试论中国古代生命美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6 杜安;王国维、朱光潜悲剧理论之审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靖华;论宗白华意境说的现代蕴涵[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向丹;审美化的生存理想[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爽;论宗白华美学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5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15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