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神仙境界与中国人的审美理想——神仙道教的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29 02:42

  本文选题:神仙 + 道教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2期


【摘要】:神仙境界是道教美学的核心。神仙境界的创造经历过三个重要环节:(1)本体的衍变:道的神化、人的神化和人的仙化,道本体演变为仙本体,道成为成仙的手段。(2)主体的演绎:神仙作为道教的主体,其本质可以从超越性和世俗性两个维度来演绎,前者体现出神仙自由的一面,后者体现出神仙享乐的一面;前者体现出神仙的非人性,后者体现出神仙的人性。(3)环境的建构:道教神仙学有关仙境的描绘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的环境美学思想,注重环境对人的肯定,生态与人的统一。道教神仙学全方位地开拓了生命的意义,它是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集中代表。正是因为有了神仙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才在厚重深刻之外别添了美丽和浪漫。儒家的实践理性与道教的审美感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尚贵羡仙"。
[Abstract]:The realm of Shenxian is the core of Taoist aesthetics . The creation of the realm of Shenxian has three important links : ( 1 ) the evolution of the body : the divine nature of the Tao , the divine nature of man and the unification of human beings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958;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俊勇;;十万山人绘画美学思想探析[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雷晓鹏;;审美人格理想变奏:基督教信仰与道教理想[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3 潘显一;论道教美学思想中的“生即美”观点[J];宗教学研究;1995年04期

4 郭常义;道教与日本民俗词语[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5 王夏迎;;论张凤翼《红拂记》中的神与道[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08期

6 卢晓辉;;郭祥正的诗歌创作与道教[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徐佩锋;;宋诗平淡美发展脉络浅析——兼论梅、欧、苏、黄四家的平淡美理论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徐佩锋;;宋诗平淡美发展脉络浅析——兼论梅、欧、苏、黄四家的平淡美理论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潘显一;论道教美学思想的民族特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李生龙;;王船山游仙之作析论[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金涛;柔弱;;新世纪道教前途走向之我见[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史祥;;改革开放是道教发展的必由之路[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石衍丰;;道教神仙谱系构建历程中的三大制约因素[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唐诚青;;道教神仙信仰和长生理想[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宫哲兵;;道教无极图与大爆炸宇宙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杨立志;;名山宫观的规划布局与道教义理——以长江流域的道教名山为例[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叶至明;;廿一世纪道教展望——如何适应新世纪、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盖建民;;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初论[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10 刘清复;;道教的传统、变革与发展——畅想道教在新世纪的生长点[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红霞 杨立志 周婧;武当山与道教的历史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白晓欲 夏和生;道教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李光照 本报记者 袁弘;“没事偷着乐”体现了道教中的乐观主义[N];成都日报;2009年

4 雨山;道教的“食疗”[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 常青;延安市道教协会成立暨市道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N];延安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树平 实习生 刘丽莎;全市道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N];天水日报;2010年

7 张树茂 李艳杰;挖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N];南方日报;2008年

8 记者 岳鹏;道教名观年底展新姿[N];兰州日报;2005年

9 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五岳同祈 献礼新中国60华诞[N];郑州日报;2009年

10 罗一萌 梅菊花 徐晶晶 罗怀庚 肖奕 (记者 罗一萌 通讯员 梅菊花 徐晶晶);长春观吴诚真道长升任道教首位女方丈[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3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4 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战佳阳;道家、道教与《黄帝内经》[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6 容志毅;南北朝道教炼丹与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宏宇;巴金小说美学思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盛学玲;苏轼“尚意”美学思想浅探[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汉超;闵一得道教养生体育初探[D];湖南大学;2008年

4 赵妍;民族服饰图案与宗教的关系——道教对我国传统服饰图案的影响[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5 丁克家;论《古兰经》的美学思想[D];宁夏大学;2003年

6 龚天雁;郑板桥艺术实践及美学思想特征[D];山东大学;2007年

7 郑德;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显凤;叶嘉莹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汪玉兰;葛洪《抱朴子》美学思想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靓;历史视角下的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8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18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