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的本质:从美的本源转向艺术——康德对美的本质的二重解构

发布时间:2018-04-30 03:35

  本文选题:美的本质 + 美的本源 ; 参考:《求是学刊》2001年03期


【摘要】:康德认为 ,美的本源出自于人的理性能力与知性能力之间的审美判断力 ,但美的本源决非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审美判断力在其判断活动中展开的涉及到质、量、关系、模态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美的本质可以深刻地应答美的本源问题。同样 ,对美的本质的界定只是问题的开始 ,美的本质问题只有在关于艺术本体的阐释中才能得到终极解决 ,从美的本源到美的本质 ,再从美的本质到艺术 ,康德通过对美的本质的二重解构 ,重新打开了美的本质之门。
[Abstract]:According to Kant, the origin of beauty comes from the aesthetic judgment between man's rational ability and intellectual ability, but the origin of beauty is by no means the essence of beauty. 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the quality, quantity, relation and mode of aesthetic judgment. The essence of beauty can deeply answer the origin of beauty. Similarly, the definit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only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blem. The essence of beauty can only be solv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 ontology, from the origin of beauty to the essence of beauty, and then from the essence of beauty to the essence of art. Kant reopens the essence of beauty through the double deconstruct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处!哈尔滨150080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霞;对康德分析美的本质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年07期

2 张政文;美的本质:从美的本源转向艺术——康德对美的本质的二重解构[J];求是学刊;2001年03期

3 方正己;美的本质是人[J];中州学刊;1987年03期

4 王世德;对“美的本质”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1987年02期

5 童立云;对应美学和艺术——美的本质与艺术的激活效应[J];美术;1987年06期

6 王岗峰;《大希庇阿斯篇》价值重估[J];东南学术;1998年06期

7 泓峻;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J];中州学刊;1998年01期

8 赵伯飞,闫星,韦统义;浅析黑格尔的美的本质论[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9 胡健;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刘三平;美学是如何被讲述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谢志坚;;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堂调控艺术[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5 鲍玮;;古建筑柱础考略[A];中国营造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活动暨营造技术的保护与更新学术论坛会刊[C];2009年

6 胡阔心;;“美人痣”与批评艺术[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江玉萍;;政治课堂教学中巧用“空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浦春雄;;调节课堂气氛的艺术[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叔子;;科学求真·人文为善·艺术致美·工业设计彰和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耳;北京小学生参加艺术培训情况调查分析[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陈静;艺术如何表现科学[N];科技日报;2001年

3 景素奇;变处罚为激励的艺术[N];中国煤炭报;2001年

4 那国毅;管理是艺术[N];国际商报;2001年

5 段共生;讲究“抓”的艺术[N];解放军报;2002年

6 明德;艺术化了的“生活的艺术”[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本报评论员;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N];人民日报;2000年

8 刘蓉林(北京大学艺术系);艺术这个汉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花建(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上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呼唤更多的艺术社区[N];文汇报;2002年

10 张东;艺术的特征是激情[N];解放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政文;批判哲学框架中的康德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3 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D];吉林大学;2002年

4 林志远;艺术设计学科特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刘亮;晚唐乐府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7 滕志朋;画者:原天地人生之道[D];暨南大学;2006年

8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陈于书;20世纪中国家具艺术风格解读[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千;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伟;现代主义设计探源[D];河北大学;2005年

4 郝雪鹏;艺术与商业的互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转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赵晨洋;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杨林;论艺术的身体性本源[D];武汉大学;2005年

8 马梅;贾岛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小娟;艺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宏志;从《永别了,,武器》中读海明威的艺术风格[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2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2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7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