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艺术批评的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5-01 11:10

  本文选题:艺术批评 + 审美理想 ; 参考:《社会科学家》1992年01期


【摘要】:正 在当代的中国美学研究中,艺术批评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观点把艺术批评明确地归入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内。美学史的研究则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美学理论家的身上,而对艺术批评家,如丹纳、勃兰克斯、莱辛、许莱格尔兄弟等,并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这种偏见,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就表现得更为突出了。的确,批评家极少有系统的、完整的逻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也不是从哲学体系中去推导美学理论,他们侧重研究的往往是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史和艺术思潮等艺术现象,而且多数是零碎的、即兴式的思想。这样,批评家无法在美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位,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artistic criticism seems not to be given due attention. So far, there has not been a clear view of artistic criticism within the scope of aesthetic studies. The study of aesthetic history concentrates on the aesthetic theorists, and to the art critics, such as Danner, brunks, and Brunei. Simon, Hulegl brothers, and so on, did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his prejudice is more prominen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esthetic history. Indeed, critics rarely have systematic, complete logical form of aesthetic theory, nor do they derive aesthetic theorie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system, and they tend to study the specific art. Artistic phenomena such as artistic works, artists, art history and art trends, and most of them are fragmentary, improvised ideas. In this way, critics are unable to occupy one seat in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and it seems to be a matter of course.

【作者单位】: 华中理工大学中文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东冠;;现实主义与理想美[J];电影新作;1980年03期

2 黄药眠;;奻奤普列汉婠夫的审美理想之生物学的人性论及其他[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3 于天池;论蒲松龄的审美理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4 王畅;从审美理想谈艺术化的美和丑[J];河北学刊;1982年03期

5 峻青;理想的文学与文学的理想[J];文艺研究;1982年06期

6 陈大正;中国古代诗论中的美学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年01期

7 陈大正;;中国古代诗论中的美学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彭富春;;镜子的真实和作家的理想——兼与刘宾雁同志商榷[J];学习与探索;1982年04期

9 郭因;;美学和美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02期

10 孙惠柱;;三大戏剧体系审美理想新探[J];戏剧艺术;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秀丽;;谈史湘云[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龙玉良;;苗族服饰美刍议[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杨辛;章启群;;长城若干美学问题的思考[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吴双;;中国戏曲在西方的传播及西方戏剧对中国戏曲的影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李庆本;;美学史方法论[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刘毓庆;;八股取士与明代《诗》学的转向[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潘百齐;;论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9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10 吴光正;;必须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峰;读《歇马山庄》[N];光明日报;2000年

2 赵山林;中国小说审美理想的深入阐释[N];人民日报;2000年

3 尹丽川;送艺术一块巧克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羽军;现代意识与审美超越[N];文艺报;2000年

5 ;电影学书系(一)[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刘敏;吴文化青铜器的审美内涵[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 王甫;电视需要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陶宏;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立场[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肖云儒;审美价值的新变和审美理想的升华[N];中国艺术报;2001年

10 阎戈;音乐与乐感[N];福建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聚应;唐代侠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白春超;再生与流变[D];河南大学;2003年

3 卡丽比努尔·买买提;维吾尔族精神民俗审美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4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张雷宇;南宋清雅词派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8 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孔新苗;20世纪中国绘画美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一璜;《西厢记》意蕴新解[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程远;王蒙审美理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周正兵;审美理想论纲[D];安徽大学;2001年

5 徐茂雯;陈子龙诗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钱志鹏;张九龄诗歌艺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自华;宋代诗学的“平淡美”理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方国武;《淮南子》审美理想论[D];安徽大学;2002年

9 时宏宇;巴金小说美学思想初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鼎;唐代咏侠诗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9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9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