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源流浅探
本文选题:意境 + 意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3期
【摘要】:“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 ,它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 ,并指导着历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本文通过对“意境”理论发展演变过程的具体考察 ,辨析了“意境”与“意象”的联系与区别 ,力图揭示出“意境”范畴的深层内涵和美学意味 ,同时联系当前的研究状况 ,对意境理论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行了探讨
[Abstract]:Artistic conception is a special categ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which deeply embodies the aesthetic ide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guides the creation practice of artists of all dynasties. Through the concret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image",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deep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meaning of the categ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ssibility and reality of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敏泽;中国古典意象论[J];文艺研究;198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鑫华;意象辨——英中诗歌研究之二[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2 邓程;;中西方文论中言意观的区别[J];东方论坛;2006年02期
3 邓程;古诗的意象语言系统[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刘存珍;重“意”与重“形”的审美诉求——中西诗学中的“象”及其美学意义初探[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5 吴春红;审美意象的隐喻性构建与理解——关于《哈姆雷特》与《红楼梦》中的意象对比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施铁;建筑在水上的世界——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初探[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孙伟科;论艺术的表现力[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斐;;李白诗歌中的剑意象分析[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2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雪敏;宋南渡词意象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洋;《文心雕龙》意象说微探[D];郑州大学;2003年
4 朱汪红;异化翻译法:王维诗歌意象翻译之个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宋喜坤;萧红小说文化意蕴新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牛晓贞;《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楚乔;论中国画创作中“意”的作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梁徐宁;论庄子的语言观[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4期
3 滕志朋;意境的流变[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康志伟;为洗衣者歌——《洗衣歌》与《衣联歌初稿》之较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5 刘明武;“立象尽意”之意:元文化之源[J];人文杂志;2002年06期
6 冯广东;意与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莫友元;论标题的英译[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丁峰;水墨山水中的“言”“象”“意”[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刘凤山;物·意·书——试论书法创作中的情感因素[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10 邓程;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兰州学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思永;;试从与“对应”相关的几个概念看语言之间的对应层次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光华;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诗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董永红;汉字标志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2 杨开飞;王世贞书法观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瞿竞;地域文化在旅游标志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4 崔海英;宋代理学语境中的宋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施政;唐太宗书法综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元民;“势”“意”“骨”“神”[D];山东大学;2006年
7 王晓燕;在美术教学中感悟“知”、“行”、“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孔祥国;标新立“意”特立独“形”[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0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