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神性之美:柏拉图审美理论的基本精神
本文选题:理性 + 神性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学界对柏拉图审美理论的基本精神一直有所争论。柏拉图的审美理论虽然凸显了灵魂内部的张力冲突,但总体上"理性—神性"的哲理精神仍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在他的"回忆"说和"阶梯"说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回忆"说以灵魂马车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节制的理性克制放纵的情欲的过程;"阶梯"说则阐述灵魂如何一步步剥离感性影像,不懈地追问上界的"美本身",从而彰显着审美的"理性—神性"精神。正是在感性情欲与理性神性的动态冲突中,柏拉图美学才走向对永恒真理的凝视、对神性之美的仰望。
[Abstract]:The basic spirit of Plato's aesthetic theory has always been debated in academic circles. Although Plato's aesthetic theory highlights the tension conflict within the soul, the philosophical spirit of "rationality-divinity" still dominates, which is especially evident in his "memory" theory and "ladder" theory. " The theory of "recalling" illustrates vividly the process of temperance's rational restraint and indulgence with the metaphor of the soul carriage, while the "ladder" theory illustrates how the soul is stripping off the perceptual image step by step. Unremitting inquiry into the beauty itself of the upper realm shows the spirit of rationality and divinity. It is in the dynamic conflict between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 divinity that Plato's aesthetics moves toward the gaze of eternal truth and the beauty of divinity.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恩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薛富兴;情与理:作为西方文化原型的柏拉图美学[J];思想战线;1999年01期
3 高秉江;;idea与“象”——论直观和超越的兼容[J];哲学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8 蒯群;;简论席勒美育思想之现实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张玉能;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论审美趣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秦丹丹;孙胜忠;;影像·信念·理性——从柏拉图的“洞喻”看《死者》中的众生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华;;农村教育基本理念的研究意义分析[A];“公平、质量、效率:农村教育政策的抉择”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马进虎;;“述而不作”“守故得新”——文明对话之一种方法例说[A];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7 王云;;消极补偿: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林航;;科学还是人文?——以亚里士多德为例[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周良娥;;《活着》的文学人类学解读[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现代文学部分)[C];2010年
10 王春福;;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行为方式和建构机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黄颂;自然法观念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符熠;生——梦——死:尤金·奥尼尔艺术世界的狂欢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迪;;读《理想国》关于柏拉图正义观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9期
2 张世英;朱熹和柏拉图、黑格尔[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6期
3 潘诺夫斯基;姚晶静;;理念:艺术理论中的一个概念[J];新美术;1992年03期
4 黄晓坤;;试评柏拉图的认识论[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5 雷红霞;;理性与正义——再论柏拉图的正义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6 吴龙桓;;第三只眼看世界——《黑客帝国》中的真实[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熊培云;从理想国到思想国——关于卡尔·波普尔的读书笔记[J];南风窗;2005年19期
8 苏华;刘希裕;;柏拉图认识论图式评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路文芳;;试论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雷红霞;;柏拉图哲学中的理性与正义关系探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建新;;价值观的变化及理性化趋势[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孙利天;;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科学化和理性化[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于清;;理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沈铨;;加强对农机市场分析与预测 加快实现市场营销的理性化[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5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叶敏;;设计色彩的理性反思——关于设计色彩调和的理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刘易齐;;“生命树”的物性、神性与自性——体认健全生命的完整结构[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8 肖俊;;三十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理性化与合理化的成就与不足[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德成;;律师参与网络立法的法哲学思考[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陈辉;;论公共行政管理方法理性化[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治理中心 贺雪峰;农村家庭理性化意义重大[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李银刚邋通讯员 陈向斌;助残更趋“理性化”[N];洛阳日报;2007年
3 搜房 海燕;理性化多元化个性化[N];北京日报;2003年
4 艾芳;多样化理性化度假方式广受青睐[N];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钟海珍;感性认识理性化 成功做法制度化[N];组织人事报;2006年
6 通讯员 甘霖 记者 宋明熙;老河口市理性化抓项目结硕果[N];经理日报;2004年
7 柯友岚 上海;二线晶圆厂扩产趋理性[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8 孙国瑞 组织采写整理;理性化,,城市土地开发必然途径[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秋风;货币政策的理性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史安平 马昕 本报特约通讯员 焦景宏;高校征兵走向理性化[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庆丰;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的理论脉络与经验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黄超;论托马斯·阿奎那理性化的激情思想[D];武汉大学;2005年
3 王善英;理性化与人类生存境况[D];山东大学;2008年
4 陈国文;商事活动理性化与国家税权的互动变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唐忠毛;现代性视阈中的佛教本觉思想批判与论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星;论韦伯思想中的自然法[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战;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董磊明;乡村社会巨变中的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松山;柏拉图与马克思的国家理念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万微;当代心灵哲学视阈下的柏拉图灵魂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温博;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理性化理论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曹也汝;法律的理性解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武珊珊;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看陀氏的神性乌托邦思想[D];安徽大学;2012年
6 陈友良;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严复思想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静;现代城市绿地系统理性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周姗;由《斐多篇》简析柏拉图死亡哲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赵海榕;论约翰·多恩的理想主义爱情观[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张晟;张宇初与道教义理理性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36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