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浅析卢卡奇的认识论思想──从认识论角度评《审美特性》

发布时间:2018-05-04 13:54

  本文选题:卢卡奇 + 审美特性 ; 参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摘要】:本文基于《审美特性》一书中提出的“日常生活”概念,分析了该概念在卢卡奇认识论思想中的意义,,阐发了他对劳动和语言在人的认识产生和形成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解,以及对唯心主义认识论产生的根源的揭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卢卡奇对认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解释,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卢卡奇及其思想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 daily life " proposed in this book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in the theory of epistemology of Luca , and expounds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and language in the formation and formation of human beings , as well as the revelation of the root causes of idealism epistemology , from one side reflects the materialism explanation of some basic problems of epistemology , and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objective and impartial evaluation of Lucchi and his ideology system .

【分类号】:B8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治国;;“新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J];学习与探索;1980年01期

2 ;《卢卡奇的思想》[J];世界哲学;1980年01期

3 曹廷华;;论毛泽东文艺观中的审美思想——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4 R.帕德查里雅;刘建;;“美”的概念和审美评价的几个问题[J];世界哲学;1982年03期

5 陈延;自然物质材料的审美特性与作品的创新[J];美术;1983年02期

6 胡志毅;;悲剧的神秘性和抒情性之消融[J];戏剧艺术;1984年04期

7 钮渊明;弗伦茨院士谈卢卡奇研究[J];哲学动态;1985年12期

8 孟悦;季红真;;叙事方法——形式化了的小说审美特性[J];上海文学;1985年10期

9 曾永成;审美特性“初感”再思[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0 申自强;论艺术观察的审美特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辛;章启群;;长城若干美学问题的思考[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罗万宝;;从理想型向求实型转轨[A];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吴光正;;必须坚持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4 张天赐;;正确把握文艺与政治的内在联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邓超高;;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应当采取科学的态度——析《历史无可避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张居华;;关于建立艺术情象学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张居华;;论社会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刘康;;瞿秋白与葛兰西——未相会的战友[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宁媛;;中西“物化”观之比较[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翟向荣;期刊形式美刍议[N];新闻出版报;2000年

2 王亦清 本报记者 赵建春;孜孜不倦的探索者[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胡大平;重新理解马克思[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李松;文艺美学的现代构建[N];人民日报;2001年

5 敖德斯尔;民族儿童文学研究的新开拓[N];文艺报;2001年

6 黄力之;“复调”的意义[N];文艺报;2001年

7 袁一达(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系99级博士生);对卢卡奇思想的独到见解[N];云南日报;2001年

8 胡大平;回到马克思是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开端[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在继承与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福生;从思辨到革命——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伟f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刘明文;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6 李卫涛;中国新诗观念和中国古诗观念的变异性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董晋骞;对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再理解[D];吉林大学;2006年

8 郑国庆;形式、主体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袁一达;卢卡奇晚年三大理论创新[D];北京大学;2002年

10 杨建梓;寻找回归之路[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从总体性思辨到症状阅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3 郁敏;晚清诗论现代性问题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云伟;论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D];青岛大学;2003年

5 朱志萍;论卢卡奇的辩证总体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志英;卢卡奇早期的人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8 陶淑兰;总体性追求与审美乌托邦建构[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昭f ;身韵·意境·生命[D];汕头大学;2004年

10 刘芳;新闻审美特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43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3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