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意境理论的立体生成

发布时间:2018-05-05 17:43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意境理论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正如果将中国美学的研究置于一个立体的结构中,那么不仅哲学的、美学的、作品的层面这三者不可或缺、交互证明、失之则偏,而且如下几种理论也需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礼乐论、宇宙论、自然论、才性论、意境论、理气论、心性论、身心论与生命论。本文所要探讨的意境论是这诸多理论中特别
[Abstract]:If the study of Chinese aesthetics is put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n not only the philosophical, aesthetic, and work levels are indispensable, but they are proved interactively, and the loss is biased. In addition, the following theorie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rites and music theory, cosmology, nature theory, talent theory,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rationalism theory, mind nature theory, body and mind theory and life theory. The theor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a special one of these theorie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分类号】:B8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美筠;当代西方学者眼里的中国美学——九五深圳国际美学美育会议一瞥[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2 孙焘;;提升人生境界与“大美育”[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3 高建平;杨玉娟;;美学、美学大会与中国美学的发展[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4 李天道;;中国美学与传统人学[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5 潘知常;海德格尔的“真理”与中国美学的“真”——中西比较美学札记[J];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6 高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J];民族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7 成中英,刘翠丽;中国美学中美的动态化过程:诗画交融的创造性和谐[J];世界哲学;2004年02期

8 张家梅;味“和”之内涵及“味”论之美学意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石慧;;宗白华意境观浅论[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10 文放;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文艺研究;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2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4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金香;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学术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8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9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8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8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