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内形外之谓美”——论孔子的“美”观
本文选题:圣贤气象 + 随处充满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摘要】:孔子的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孔子与点"包括"绘事后素"的说法中。其中透显的主要观点类似于张载所说的"充内形外之谓美"。这可以作狭义和广义两重理解。狭义地说,其"美"指向一种"圣贤气象",即指为道德所"充内"而时时自觉并发用的"圣贤"在"容貌辞气"间透显出的精神光芒。广义地说,其"美"则指向一种"天理流行,随处充满"的境界,这一境界类似于孟子"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圣"、"神"境界;孔子的领悟是,当万物真正达到这一"各正性命"的高度时,其"形外"的光芒即表现为万物之美。这两个方面遂构成了孔子关于美的"本体论"。
[Abstract]:Confucius' aesthetic though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Confucius and Point", including "drawing things after the Suk". The main point of view is similar to what Zhang Zai called "beauty outside the inner shape." This can be understood in a narrow sense and in a broad sense. In a narrow sense, its "beauty" points to a kind of "sage atmosphere", which refers to the spiritual light of the "saints", which is always consciously used simultaneously by morality. Broadly speaking, its "beauty" points to a realm of "heaven is popular and everywhere is full", which is similar to Mencius'"saintly" and "divine" realm of "making everything unsatisfied with its nature"; Confucius' understanding is, When all things really reach the height of "positive life", its "outside" light is the beauty of all things. These two aspects constitute Confucius' ontology about beau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从文奇;;“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及内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廖荣娟;;《古书疑义举例》文例略论(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陈心哲;;全心之德:“仁”的三方和谐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刘全志;;论孔门“七十子”之称的由来和流变[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天道;禅:生命之境和最高审美之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8 李葆华;林慎思《续孟子》对孟子的解读[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9 董雪静;殷商地域文化与《诗经》恋歌[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王雪梅;;考据孟学的演变与成就[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曹顺祥;;在语文教材中建构以「经典作家」为主体的文学单元及「以意逆志」批评话语的建立[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张燕婴;;孟子“仁”论的两面性与终极旨归[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唐元;;刘歆的学术倾向与西汉末的复古及革新——从《移书让太常博士》谈起[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王毅;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关于美学、美育的一个理论盲点[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明山;陈士玉;;《黄帝内经》论医业的传承与医学教育[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杨赛;;郑声三问——兼论先秦音乐文化交流[A];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宋小克;;汉铙歌四曲别解[A];第三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晓丹;方玉润《诗经原始》综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4 邱海珍;《连城璧》、《十二楼》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申志兵;论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论的形成[D];吉林师范大学;2008年
9 汤青岚;邹守益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林喜妮;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开周;;孔子不姓孔[J];记者观察(下半月);2011年06期
2 林汉达;;孔子的故事[J];中国校园文学;2011年14期
3 彭蕾;;文质兼备,仁礼双彰——从“子夏问诗”看儒家修身之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4 佚名;;孔子认错[J];政府法制;2011年21期
5 李万刚;;孔子为何憎恶白天睡觉[J];基础教育;2006年11期
6 辛冠洁;;绘事后素——读健培画有感[J];东方艺术;2011年10期
7 杨昌俊;;“拾尘”中的颜渊与孔子[J];咬文嚼字;2011年07期
8 苏梅;;幽兰操[J];神州;2011年12期
9 周桂钿;;怎么看孔子[J];公关世界;2010年02期
10 浩富;;“孔子”办“公”学周游列国[J];华人时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德邻;;孔子美学思想再评价[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新雄;;孔子与《诗经》[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周洪;;孔子反对厚葬颜回的原因[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霍有光;;《吕氏春秋》与先秦儒家思想[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5 周孚政;;中国人为什么崇拜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香港汤恩佳博士捐赠建水文庙孔子铜像揭幕典礼照片[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晓斌;;试析孔子德治思想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8 张文昆;;孔子和孙子之初步比较[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洁;李艺;;孔墨教学思想之异同及其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余玫;;孔子“君子”教育观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宪;弦外之音与孔子学琴[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赵秀红;今年孔子学院投入超9300万美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李玉兰;全球已建305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菲;孔子学院“花开”全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刘菲;孔子学院: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N];中国妇女报;2008年
6 早报记者 石剑峰;自由解读“孔子”等于恶搞孔子?[N];东方早报;2008年
7 记者 杨玉芹;明年将控制孔子学院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黄文;黄河电视孔子学院美洲落地试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陈中浙;孔子的理想与无奈[N];光明日报;2009年
10 阿柯;世上早已没有“孔子后裔”[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2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3 李锐;孔孟之间“性”论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卢茂君;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丁小丽;孔孟荀“名分”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真;先秦思想与中医养生理论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9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孔慧红;吕g呷恃а芯縖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水桥;论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现实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振;孔子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德观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颢;试论老子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5 路丙辉;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汪梦林;孔子与苏格拉底师道观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凤伟;古代白话小说中的孔子形象[D];苏州大学;2005年
8 张小建;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死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温召贤;农耕文明与孔子孝道[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靖华;孔子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8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9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