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西审美客体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18 10:39

  本文选题:儒家美学 + 西方美学 ; 参考:《学术交流》2007年06期


【摘要】:中西美学在审美客体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儒家美学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力求从这种统一中去寻求美,也就是说,在中国美学中,审美客体决不是纯粹的自然,它应该是内容(伦理道德)与感性形式(自然形式)的统一;在西方美学中,审美客体更多的指向自然世界,更多地注重外在的感性形式,即便是指向人,也主要是指向人的外在感性形体,而不关乎伦理道德层面,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美学。
[Abstrac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object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Chinese Confucian aesthetics advocates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affirms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and individual and society, and strives to seek beauty from this unity, that is, in Chinese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 object is by no means pure nature, it should be the unity of content (ethics) and perceptual form (natural form). In western aesthetics, aesthetic object points more to the natural world 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perceptual form. It is a pure and objective aesthetics, even if it is directed to man, mainly to the external perceptual form of human being, but not to the aspect of ethics and moralit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基金】:黑龙江大学2005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W200502)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劲松;;“和谐”与“中和”美论之异同[J];东疆学刊;2007年04期

2 王成华;西方古典哲学对实体的追究及其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马志生,敬海新;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5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7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8 唐涛;论荒诞的意义——对加谬《西绪福斯神话》的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殷学明;从遮蔽到无蔽——海德格尔的居为何物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余德华;赫拉克利特哲学不是二元论——与徐开来同志商榷[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焦明甲;从“物性逻辑”到“人性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3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5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6 范莉;内史大师柯瓦雷的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8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滟波;中国创世神话元素及其文化意蕴[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竭长光;论德育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晶晶;韵者,,美之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yN歌;卡通意识与卡通化艺术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勇;哲学诠释学之道[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吉力;逻辑和哲学视野中的真之符合论[D];山西大学;2007年

5 袁强;教学场域中的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廖琴;语言哲学视域中的《论语》[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郭立婷;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8 龚传星;道在术中[D];四川大学;2007年

9 范湘涛;毛泽东的理论实践统一论[D];湘潭大学;2007年

10 聂长建;无知的知识观[D];南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玉玲;;《诗学》与《乐记》的比较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Z1期

2 李耀健;打开中国美学的大门——《中国美学史大纲》读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3 谢仲明;;儒家美学的基本原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4 蒲鹏英;先秦儒家道家美学思想比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5 姚文放;儒家美学与基督教美学之比较[J];江汉论坛;1989年06期

6 易中天;中国美学史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环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01期

7 易中天;中国美学史的内在逻辑与历史环节[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吴功正;;以天籁自然为美的老庄美学[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9 仇春霖;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10 成立;“言志”与“缘情”——论中国美学的儒道互补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先霈;不言之言 非美之美[N];文艺报;2001年

2 伟华;弘扬中国美学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李炳海;走进楚骚文学的大观园[N];吉林日报;2003年

4 李炳海;走进楚骚文学大观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武汉大学 刘纲纪 上海大学 谢晋(著名导演) 东南大学 凌继尧 上海大学 蓝凡 复旦大学 王振复 北京大学 彭吉象 厦门大学 易中天 福建师范大学 王耀华 上海大学 陈犀禾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林少雄教授 供稿;艺术学:正名、底

本文编号:1905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05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