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易》“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
本文选题:周易 + 中国古代哲学 ; 参考:《文学评论》2008年06期
【摘要】:"生生为易"是《周易》的核心内涵,包括阴阳太极为万物生命之源、生命产生于天地阴阳相交、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并表现为生命环链等思想;同时描绘了古代人"鼓之舞之以尽神"的基本生存状态、"保合大和"、"阴柔之美"的中国古典审美形态、以卦象为表征的古代诗性思维以及古人对"利贞"、"休归"等诗意栖居的追求;这种审美智慧不仅直接被《文心雕龙》所继承,而且影响了中国历代以"诗言志"与"气韵生动"为特点的审美观。
[Abstract]:"living and changing" i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he Book of changes, including Yin and Yang Taiji as the source of life, life comes from the intersection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have life and are manifested as chain of life. At the same time, it depicts the basic living state of the ancient people, "the dance of drums to the best of God", "the preservation of harmony" and "the beauty of yin and softness"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form. The ancient poetic thinking, characterized by hexagram images, and the ancients' pursuit of poetic dwelling such as "Lizhen" and "Xiugui" are not only inherited directly by Wen Xin Diao long. Moreover, it has influenced the aesthetics of Chinese history characterized by poetic expression and vivid charm.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艺美学学术史》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B221;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赵学存;;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宋金亮;;从《世说新语》中再说德行与个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田志勇;叶少飞;;“西楚霸王”名号考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戴媛媛;;《说文解字》“心”部字与常用简化汉字对应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珂;;大陆和台湾新诗形体建设比较——新诗的诗形建设历史的散点透视[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田胜男;;《文源》之连延象形字疏证[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关祥可;;马泊六的典型代表——浅论《水浒传》中的王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刘立光;;汉画像中人物图像的美学特点[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高文萍;;析蟾蜍画像所反映的汉人“不死”观念[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建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审美观[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9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见祭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7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8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萍;汉字造型对现代版面编排设计的启示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杨燕萍;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及当代意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卓群;;周易哲理旨归[J];华中建筑;1993年01期
2 王弋丁;《文心雕龙》于《周易》——关于文学的发生和发展[J];南方文坛;1990年05期
3 吕书宝;;论《文心雕龙》对《周易》的文学观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姚爱斌;;《文心雕龙》寓言诗学的元范例——《周易》与《文心雕龙》关系另解[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黄高宪;《周易》经传与《文心雕龙》(下)[J];福州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6 钟育南;王洁;;周易对中国文学创作思维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6年32期
7 黎远方;;《周易》与古代文论[J];河池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8 王小盾;《文心雕龙》和《周易》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萧汉明;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年06期
10 李平;;《周易》与《文心雕龙》[J];周易研究;199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繁仁;;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周福生;许仕杰;黄纯美;黄绍刚;;以“易”诠“医”[A];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邓子纲;;《周易》与“人企合一”的现代企业管理法则[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奕争;;触“类比”旁通“类”(内篇)[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元良;;《周易》的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振复;;当代易学思潮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7 李崇高;;《周易》的“生生不息”与计划生育[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何中良;;《易脑》与《周易》的不同之处[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德荣;;易与不易——对“易”道的诠释学解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胆;;运用《周易》完善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思路[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井海明;周易与管理[N];光明日报;2004年
2 刘大均;传统周易解读现代人生[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记者 陈昌旭;谁是“湘湖之父”周易藻的后人[N];杭州日报;2006年
4 申屠文婕;海归众生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本报记者 魏丽娜 刘显仁;c衬亚笄┎坟匀嗽龆,
本文编号:1982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