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二十世纪中国美学

发布时间:2018-06-05 19:47

  本文选题:车尔尼雪夫斯基 + 中国美学 ; 参考:《江淮论坛》2003年03期


【摘要】:车尔尼雪夫斯基同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关系密切,他被推崇过、诋毁过,也被冷落过。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中国的起伏史,就是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史跌宕起伏的一个缩影。本文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现代中国的接受进行了一个大致梳理。
[Abstract]:Chernicheevsk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20 th century. He has been respected, vilified, and neglected. Chernicheevsky's history of ups and downs in China is a microcosm of the ups and downs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n the 20 th century. In this paper, Chernicheevsky's acceptance in modern China is roughly sorted out.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爱萍;在现代科技语境中对自然美的重释[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李志雄;胡友峰;;西方古代美学困境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栗军;;中国现当代美学三大家美学观点之历史比较[J];开封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刘立策,李天道;试论康德的“审美无利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蔡同庆;从“美是生活”到“深入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与周扬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张广才,蓝海,郭枫;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先进文化的阐释与创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7 张邦卫;从唯美到功利的嬗变——作为文化现象的施蛰存小说创作转型批判[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张邦卫;“平静的诗”与“焦燥的人”——从创作主体结构的视角来探讨朱湘“诗”与“人”的悖逆及超越[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熊元义,余三定;论黑格尔的悲剧观[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蔡翔;专业主义和新意识形态——对当代文学史的另一种思考角度[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真;论中国当代的《毛诗·大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3 骆秉全;美与和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5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7 唐建军;眼动·视网膜·知觉影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8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净;谈建筑中的技术与材料之美[D];天津美术学院;2005年

2 董伟;周扬和胡风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7年

3 孙书敏;揭密维纳斯的腰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立香;在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向芝;个体的缺席与文学的真实——17年长篇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唐丽丽;寓庄于谐 透视社会——明代诙谐小说散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庞华君;新时期党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邓招华;从女性话语走向主流意识形态[D];河北大学;2003年

9 钟琴;真实的虚构:新时期元小说叙事策略及其文化意味[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晔;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探究的一个维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聪聪;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资本论》的评价[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2 陈瘦竹;漫谈悲剧[J];文史哲;1980年02期

3 李必莹;俄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夫人的新材料[J];俄罗斯文艺;1980年03期

4 保尔·莱曼 ,杨德友;《拉奥孔》和德国戏剧[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程代熙;;“尊重现实生活,不信先验假设”——从重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谈起[J];读书;1980年01期

6 万健;车尔尼雪夫斯基论现实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7 高楼;文章不厌千番改[J];名作欣赏;1981年04期

8 高尔基 ,干永昌;对阿勃拉莫维奇、勃拉伊尼娜和叶戈林编写的文学教科书的意见[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2期

9 邓超高;;论崇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年02期

10 商继宗;;美感及其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徐嘉琪;;浅谈民歌的娱乐价值[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陆学明;;关于塑造“新人”形象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4 李衍柱;;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哲学基础[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5 张帆;;试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崇高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九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3年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齐爱军;;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的继承与独特贡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游小波;;论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朱达秋;;19世纪俄罗斯的文化激进主义[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喻贵林;;构建和谐家庭中的人际关系[A];陕西省“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武林;文学生活[N];检察日报;2000年

2 邱丽宁;凝聚在月夜的情怀[N];青海日报;2001年

3 陈克艰;伯林与俄国思想家[N];文汇报;2001年

4 王一川;全面思索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状况[N];文艺报;2001年

5 任定保(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殷国明;盼望理论与生命之花的齐开并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晓鹰;精英,一个迷失的词语[N];中国财经报;2003年

8 茅卫东 高咏梅 龚明俊 王振贤;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应该做到吗?[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岳林/文 王兆军 著;聆听:中年人独特之声[N];中国邮政报;2003年

10 海陀;韶华的理想现实主义[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2 邱运华;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3 梅汉成;觉醒与繁荣[D];东南大学;2006年

4 周晓霞;颠覆与顺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怀谦;中西古代诗教之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黄金亮;一脉相承与变异发展[D];湘潭大学;2002年

4 张宇泓;对东三省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现状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尹利萍;幽默的力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邓桦;论金庸武侠小说的文体特征[D];河南大学;2006年

7 李晓亮;浅论19世纪沙皇俄国的西伯利亚政治流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3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3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