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读陈伯海《回归生命本原》与《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

发布时间:2018-06-06 14:27

  本文选题:陈伯海 + 生命体验美学 ; 参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陈伯海先生致力于生命体验美学的当代建构。那么,生命体验美学能否建构、如何建构,其前景又如何呢?只要满足现实需要、历史传承和理论创新的三个条件,生命体验美学是可以建构起来的。建构的方法论基础就在于解构与重构的辩证统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体验美学的合理成分;面对"形而上学"终结,衍续"形上之思";在生存-实践-超越的生命活动之链基础上建构生命体验美学。
[Abstract]:Mr. Chen Bohai is committed to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life experience aesthetics. So, can life experience aesthetics be constructed, how to construct, and what is its prospect? Life experience aesthetics can be constructed as long as it meets the needs of reality,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lies in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ak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leading factor, absorbing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western experience aesthetics, facing the end of "metaphysics". The aesthetic of life experience i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existence-practice-transcendence of life activity.
【作者单位】: 达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分类号】:B8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果;;对《浮士德》的生命美学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赵晓芳;;后实践美学与审美意识形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李娟;;“人生艺术化”之价值与实现路径的当代审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颜军;;中国现代生命美学的发展状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亮;;浅析生命美学观照下的毕淑敏小说[J];安康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潘知常;;生命美学:从“本质”到“意义”——关于生命美学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7 吴晓枫;侯沿滨;;叶嘉莹生命美学思想初探[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8 李斌;;美的生存论意蕴[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辛继湘;;论教学的审美品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10 周进珍;;道家道教对杜甫中晚年时期的影响[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全黎;现代性的美学话语:批判理论与实践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展;孙犁抗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龙永干;生命的筹划与怅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晶晶;论个体生命的存在、自由、觉醒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丽芳;论圣·奥古斯丁的神学美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莹莹;论当代中国流行歌词中的“及时行乐”主题[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万发;生命、生态与形式之美的和谐交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聪波;最有力的控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志璞;太极“生生”之美及艺术呈现[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林敏敏;从超二元对立角度浅析宗白华意境论[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李艳瑞;毕淑敏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之美[D];云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连军;;陈伯海先生及其学术成就[J];长江学术;2007年03期

2 王立;陈伯海先生学术评传[J];阴山学刊;1998年03期

3 郑孟彤;;也谈我国民族文学的本质及其他——兼与陈伯海同志商榷[J];文学遗产;1987年05期

4 ;时代坐标上的文化问题——两位学者谈东西文化与现代化[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21期

5 吴文娟;;高屋建瓴 融会费通——记文化史、文学史专家陈伯海研究员[J];上海成人教育;1996年03期

6 尼;陈伯海研究员《唐诗学引论》重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葛培岭;中国文学史总体研究的开山之作——评陈伯海著《中国文学史之宏观》[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8 白一瑾;;以生命论为框架的古文论研究宏观视野与现代转换——谈陈伯海先生新作《中国诗学之现代观》[J];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9 殷国明;关于上海文学的当下处境——从陈伯海、袁进主编的《上海近代文学吏》谈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10 孙绍振;;抒情诗:中国“痴”和西方“疯”的范畴[J];名作欣赏;2011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周生;学者,问也;学问者,修行者也[N];文汇报;2007年



本文编号:1986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6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