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中的幻化说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幻化说 ; 参考:《现代哲学》2011年02期
【摘要】:儒道两家都肯定物质世界的变化,视宇宙为一变化无休的造化洪炉。视变化为虚幻,是佛学变化观的要义所在。中国美学中的幻化说具有非实体、非对象化、非联系性、非感应性等特征。中国文人的幻化之思,常在须臾体验中展现出来,与须臾体验相关的学说可以烟云变灭与雪泥鸿爪为代表。中国艺术家常与须臾嬉戏,洞察人生、历史的变幻,思索当下的存在意义。中国艺术通过须臾片刻来拓展生命的意趣,拉伸人的精神生命的长度,从物理的时空中突围出来,从而与永恒的宇宙相照面。
[Abstract]:Confucianism and Taoism both affirmed the change of the material world and regarded the universe as a changing flood furnace. To regard change as illusory is the essence of the view of change of Buddhism. The disillusionment in Chinese aesthetics is characterized by non-entity, non-object, non-relation and non-inductive. The thought of disillusionment of Chinese literati is often displayed in the experience of a moment, and the theory related to the experience of a moment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extinction of clouds and the paw of snow. Chinese artists often play with a moment, insight into life, historical changes, ponde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existence. Chinese art extends the interest of life through a moment, stretch the length of human spiritual life, break out of the physical space and time, and thus face to face with the eternal univers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氏雪娥;;《坛经》版本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黄连忠;;敦博本六祖坛经文字校正与白话译释的方法论[J];敦煌学辑刊;2007年04期
3 杨富学;王书庆;;《金刚经》与南宗禅——以敦煌文献为中心[J];敦煌研究;2009年01期
4 邱高兴;;菩提达摩形象的建构[J];佛学研究;2008年00期
5 张泽宁;《六祖坛经》中助动词得、须、可、敢、能的使用法[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净因;惠能之南禅(上)——佛教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回归[J];法音;2002年02期
7 徐流奇;;禅学理念与王维诗风[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王声忆;;神秀慧能“呈心偈”解析——论禅宗史上《坛经》两个传承系统的可能性[J];理论界;2011年01期
9 马新广;;唐五代佛寺考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吴正荣;;“复性说”源流及其内在生命的本原形态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帮儒;神秀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魏建中;圆悟克勤禅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成钧;如来藏学的中道思想与宗教对话[D];四川大学;2005年
4 聂伟荣;《楞伽经》如来藏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王璐;宁玛派大圆满法与禅宗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秀英;安史之乱后南宗禅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学斌;《坛经》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静;老庄的语言观及其文学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政;王卫红;;当代中国美学的一面新旗帜——曾繁仁先生学术成就和学术品格述评[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01期
2 杨春时;;“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陈超逸;;舞动春在[J];中华手工;2010年03期
4 潇牧;李雪;;当代文化语境与中国美学[J];美苑;2010年01期
5 王书兰;;石涛画论及其道家思想研究[J];美术大观;2010年02期
6 杨粮称;;论中国美学在发展中的创新[J];才智;2010年08期
7 邓江权;;1990年代:中国美学多元转型期[J];文学教育(上);2010年03期
8 王莉丽;麻雪冬;;反思中西方美学的比较方式[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刘悦笛;;杜威的“哥白尼革命”与中国美学鼎新[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10 李昊昱;;从美学角度浅析《阿凡达》[J];电影评介;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施立峻;;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宛小平;;梁启超与朱光潜的美学比较[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姚全兴;;梁启超与柏格森生命美学[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后记[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曾繁仁;;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论文提要[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10 张立斌;;美学:学科发展的体系性及界限性[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路振召;“世俗化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路振召;“世俗化转型”[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金涛;应时代呼声 彰东方大美[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美学家 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本报记者 谢颖;美从何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记者何兰芳;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圆满闭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2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5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6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7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仁金;康德与李泽厚:西方美学中国化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3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雪;老庄思想中的生态美学资源探微[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吴金花;文化人格美学视野下的孔子人格魅力[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华;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田雷;中国现代美学开创期崇高审美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徐庆博;滕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8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8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