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美育理论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美育学科 + 美育理论 ; 参考:《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新的建树。尤其是在有关美育的本质、功能等理论命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这是今后美育理论工作者的用力之所在。但相比而言,对美育具体实践问题的研究是十分薄弱的领域,应引起美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Abstract]:Since 1980's, Chinese aesthetic education resear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has made new achievemen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specially in the research o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state of human beings. This is the strength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ists in the future. But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research o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 very weak field, which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ists.
【作者单位】: 商丘师范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美育的当代发展”(2005FJY01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欣人;席勒美育思想对马克思的影响及其当代意义[J];理论学刊;2001年01期
2 杜卫;感性教育:美育的现代性命题[J];浙江学刊;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王渭清;佛家中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成敏;元杂剧生命意识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陈颖;美·审美·审美的史学——立足于美学与史学的交叉点并主要着眼于后者发展的逻辑推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陈燕,曾孟雄,侯东芳;美育在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印晓红;从大众审美文化的二重性谈审美教育新概念[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杨丽静,刘树凤;试论“MI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徐建芬;;个人主义:误解与反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罗红;美术教学评价与心理效应[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2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6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尹爱青;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9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刘晓光;景观象征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2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张苑琛;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叶悬冰;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和生机——论语文教学的审美转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光林;文化形象塑:中职语文教改的探索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许冬玲;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牛江涛;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河北大学;2003年
10 冯学勤;周作人“生活艺术论”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毛崇杰;;马克思对席勒“美的规律”说的扬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杜卫;;论中国美育研究的当代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3 曾繁仁;;梁启超美育思想的贡献与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吉英;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D];厦门大学;2008年
2 曲莹莹;论信仰视角下的美育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张建中;论陶行知的生活美育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贵州大学;2007年
4 乔金果;身体与身体美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潘黎勇;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育思想[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奎;当代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安佰鸿;席勒的自由观念和美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8 郑德;蔡元培美学思想流变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维娜;论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7年
10 任亚军;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988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