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古典美学“灵”范畴探微

发布时间:2018-06-07 09:11

  本文选题: +  ; 参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灵"作为较原始而又富有生机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之一,源自古老的巫文化信仰,经历长期的历史嬗变,衍生出性灵、灵通、灵活、灵机、趣灵等审美内涵,为中国历代文人学者广泛使用,在诗话、评点、画论等中国传统艺术批评领域中频繁出现。古典美学领域中的"灵"具有神秘性、情感性、褒义性等多重文化特征,它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生命追求和诗性智慧。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re primitive and vigorous categories of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Ling" originated from the ancient belief in witch culture, experienced long-term historical changes, and derive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such as spirit, intelligence, flexibility, spirit, witchcraft, and witting spirit. It is widely used by literati and scholars of all dynasties in the fiel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criticism, such as poetry, comment, painting theory and so on. "Spirit" in the field of classical aesthetics has many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mystery, emotion, commendation and so on. It transcends the distance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nd embodies the life pursuit and poetic wisdom of Chinese literati.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12BZW098)
【分类号】:B83-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万曙;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李成玉;;赵翼诗歌的“创新说”[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毕涛;;论中国古代叙事诗之“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谷曙光;论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董家魁;徽商衰落原因新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陈文忠;;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鲍鹏山;;李白与《逍遥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刘颖;;文字、才学、议论——关于苏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若干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赖杜方;;更替与反复——小议几次复古史风流变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许慧君;;论杜牧诗歌中的女性观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母进炎;;传播与接受——岳飞形象在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嬗变[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2 张宪博;;复社的政党化趋向[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3 马桂琴;;谈谈运用“火神派”思想辨治风湿病的体会[A];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风湿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文秀;曹学Oz文学活动与文艺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常德荣;南宋中后期诗坛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叶;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诗性”魅力[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华东方;遗山词研究三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易萍;厉鹗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爱花;杨希闵诗史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筱娟;历炼骏骨阅山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尧;;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意义[J];文学教育(中);2013年02期

2 祁光禄;《中国古典美学史》评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意义(下)[J];求是学刊;2001年02期

4 李颖;浅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雅”范畴[J];现代哲学;2001年04期

5 杜寒风;《中国古典美学举要》[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6 李文;贵乎天者,忘乎天者也——评《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邓桂英;从"意境"范畴看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至上追求[J];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4期

9 邓三好;;浅谈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困境[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10 李高杰;;中和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的构成[J];电影评介;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姚文放;;中国古典美学的创新意识[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建民;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N];北方经济时报;2003年

2 宋永琴;飨思想盛宴[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聪发;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周冰;论中国古典美学的潜性范畴“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赵彦辉;中国古典美学之“空”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程一聪;中国古典美学“谐”现象探微[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建玲;中国古典美学中“游”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婷婷;中国古典美学中“拙”的美学阐释[D];暨南大学;2013年

10 张玉婷;中国古典美学“兴”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0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0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b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