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本质的发现

发布时间:2018-06-07 22:42

  本文选题:审美本质 + 现象学 ; 参考:《学术月刊》2014年05期


【摘要】:审美本质即审美意义,获得审美意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现象学的还原,实际上是由现实意识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所谓本质直观也就是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就是现象。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对审美意义的把握。这包括两个步骤:通过对审美体验的一度反思产生审美范畴,这是审美意义的具体形态;再通过二度反思,把握一般的审美意义,这就是审美的本质。由于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向存在的回归,因此审美意义就是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
[Abstract]:The essence of aesthetic meaning is aesthetic meaning.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aesthetic meaning is phenomenology. The reduction of phenomenology is actually sublimated from realistic consciousness to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esthetic experience), the so-called essential intuition i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aesthetic image is a phenomenon. The reflection o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has obtained the grasp of the aesthetic meaning. This includes two steps: This is the specific form of aesthetic meaning through the first reflection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which is the concrete form of aesthetic meaning; then through two degrees of reflection and grasp the general aesthetic meaning, this is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 Because aesthetic is the way of survival and the return to existence, aesthetic meaning is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is freedom.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跃飞;;宝玉、惜春、妙玉出家散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郑义;;老庄哲学中“道”的审美意义——兼与柏拉图的“理念”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管勇;;两种技术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黄光伟;“期待视野”与接受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调整[J];北方论丛;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雅X;黄匡宇;;视频监视影像为电视新闻的能指影像真实提供原始保证[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9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剑涛;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英;独具匠心的读者召唤结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瑞红;接受美学视域里李清照词英译的审美再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伟;北京故宫的建筑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高建华;中国国内家具展会评奖活动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倪黎;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色彩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毅;论文艺反映社会生活素质和审美价值的统一[J];南方文坛;1991年05期

2 靳义增;论文学的审美本质[J];南都学坛;1993年01期

3 马龙潜;从艺术与科学、伦理的关系看艺术的审美本质[J];文史哲;1983年02期

4 杨希顺;生命本体与审美本质——兼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1期

5 郭绍明;王文青;;闪烁思辨灵光的美学思想——庄子美学思想中的几个辩证因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6 谭容培;美是生命自由的诗性升华[J];江海学刊;2005年06期

7 孙正荃;艺术审美本质的若干思辨[J];学术论坛;1990年02期

8 周来祥;艺术审美本质的几个问题[J];江汉论坛;1982年11期

9 吴留英;艺术的审美本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10 鲁原;艺术的审美本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海燕;牟宗三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志强;“消逝美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代娜;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刁锦付;中国古典审美视野中的“致”[D];暨南大学;2012年

4 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3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3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