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在否定之中

发布时间:2018-06-08 12:02

  本文选题:中国文化 + 审美体验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06期


【摘要】:正 德国中学教员出生的斯宾格勒在他著名的《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每一个文化,与广延、与空间,都有着一种深刻的象征性的、几乎神秘的关系,经由广延与空间,它努力挣扎着要实现自己。这目标一旦达到了——它的概念、它内在可能的整个内涵,都已完成,并已外显之后——文化突然僵化了,它节制了自己,它的血液冷冻了,它的力量互解了,它变成了文明,我们可以在这类字眼:‘埃及文化’、‘拜占庭文明’‘满清文明’中,感受并了解到文化的意味。”“每一个文化,都要经过如同个人那样的生命阶段,每一个文化,各有它的孩
[Abstract]:OswaldSpengler, born of a Germa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uts forward this view in his famous book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every culture, with its breadth, with its space, has a profound symbolic, almost mysterious relationship." By extension and space, it struggles to realize itself. Once this goal has been achieved-its concept, its entire inner possible connot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and after it has become apparent-culture has suddenly become rigid, it has controlled itself, its blood has frozen, its forces have been dissolved, and it has become civilization. We can feel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culture in such words as' Egyptian culture 'Byzantine civilization' Manchu civilization'. " "every culture has to go through the same stage of life as an individual, and every culture has its own child.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伯海;;生命体验和审美超越——论审美体验的由来与归趋[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2 阎嘉;;时空压缩与审美体验[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3 刘艳梅;;美学的当代发展与美学教学改革[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4 李修建;;大文化的视野,整体性的观照——评张法的《中国美学史》[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5 张法;柳中夏;;一次关于中西美学比较的中韩对话[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6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7 赵士林;;略论“情本体”[J];哲学动态;2011年06期

8 邹华;;近三十年来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三种形态[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9 陈博;;美学生活论转向的社会利弊[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10 王思滢;;浅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对环境美学的影响[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敏;;哈尼族聚落景观的美学思考[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文涛;;对传统的发现和阐扬——宗白华美学思考的价值关怀[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李庆本;;走出“中西”模式绝对论的怪圈[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6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8 刘泰然;陈雪;;图像意志与时间意识:对一种“看的方式”的梳理与分析[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蒋栋元;杨峻;;关于“和谐”——从美学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学海;中国美学原点的反思和建设[N];文艺报;2005年

2 傅国涌;美学一样能直面生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肖瑶;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化掘进[N];光明日报;2008年

4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5 张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道德和人格教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盖光;论生存视域的深绿色“觉解”[N];文艺报;2004年

7 翩翩;艺术家不要轻易去迎合市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何志钧 孟凡生 鲁东大学文学院;产业化的时代美学走向泛化与庸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刘家友;关于《美学基础理论简论》的若干问题[N];盘锦日报;2010年

10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3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0年

4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5 董雪静;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阳;审美体验之经验层面的超越[D];吉林大学;2007年

2 宁静;基于生理与心理平台上的审美体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涛;中国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唐锐;Stice身体美内化理想标准在中国文化下的适应性:民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董红霞;“灵”与“肉”的审美和谐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卫元媛;走向人性存在的澄明[D];辽宁大学;2008年

7 张子郡;网络技术对人审美能力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薛显超;论“游”——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圣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清”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生岩岩;中国古典审美活动“游”范畴通论[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5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5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