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本质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8-06-11 21:54

  本文选题:文化阐释 + 美本质 ; 参考:《学习与探索》1994年06期


【摘要】:美本质的文化阐释张力,张振华本世纪以来,,由于费希纳自下而上提出的实验美学的渗透,促成了西方科学主义美学观念的盛行,由此导致了美本体论的讨论在西方出现了巨大的断层。与此同时,我国对美本体之思却在日趋丰富和深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美学家们试图立足于...
[Abstract]:The tension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since Zhang Zhenhua this century, because of the penetration of experimental aesthetics proposed by Fischner from the bottom up, has contributed to the prevalence of western scientism aesthetic concept. This led to the discussion of American ontology in the West appeared a huge fault.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think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Noumenon is becoming richer and deep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philosophy, aestheticians try to base themselves 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齐齐哈尔社会科学杂志社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郗吉堂;真、善与美的本质[J];河北学刊;1986年06期

2 易盛凬;关于美本质的再思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3 陶代汉;从方法论角度看古希腊主要美学理论[J];哲学研究;1986年04期

4 封孝伦;生命意识对探索美的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08期

5 何红军;;美感系统运行机理浅说[J];青海师专学报;1990年03期

6 方正己;;道经:人化的述描[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Z1期

7 张晓凌,王朝闻,刘纲纪,邓福星,翟墨;中国原始艺术的文化阐释[J];美术;1992年07期

8 王耀辉;;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9 吴鹏飞;达斡尔族鲁日格勒音乐结构及文化阐释[J];中国音乐学;1993年02期

10 张力,张振华;美本质的文化阐释[J];学习与探索;199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炳祥;;“风”之还原[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贺江丽;;《诗经》祈寿观念的文化阐释[A];第五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林顺先;;世界生态博物馆少数民族聚集区独特的汉文化古城——隆里古城[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4 李志宏;;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为什么说“美是什么”是伪命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政惠;;史华慈和他的严复研究[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6 黄曼君;;闻一多文化诗学论[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7 李发元;;汉俄称谓语差异的文化阐释[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潘华;;2008北京奥运的文化阐释[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筠;读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N];文汇报;2000年

2 刘逸;体验耶鲁[N];中国文化报;2002年

3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4 陕西师大文学院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学术演讲与“杨义现象”[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林大志;诗仙李白的文化解读[N];光明日报;2003年

7 ;翻译的价值[N];科学时报;2003年

8 彭友锋;奇石的构想[N];青海日报;2003年

9 胡连利;变文之“变”的文化阐释[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雷达;来自历史皱褶的民谣[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学;淑周楚之丰烈——扬雄作品的文化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4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7 蔡林波;内在化:中古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D];山东大学;2005年

8 胡元德;古代公文文体流变述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正光;“以丑为美”:第六代导演的审美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马惠玲;汉语“双重意义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朝珠;北海白话词汇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2 刘香;“十七年”山东英雄主题小说的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燕;林纾翻译的文化阐释[D];苏州大学;2002年

4 张巍;花间词的社会文化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宾飞;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文学作品的多种文化阐释[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丹;周星驰电影的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福燕;中国古代戏曲“魂”、“梦”现象的文化阐释[D];山西大学;2003年

8 秦蕾;《说文解字》纺织服用词汇的文化阐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卢英兰;对黄真伊及其诗歌文学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2003年

10 彭龙健;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的文化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06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06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7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