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

发布时间:2018-06-16 04:36

  本文选题:实践美学 + 后实践美学 ; 参考:《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摘要】:作为实在的活动,实践的承担者只能是身体-主体。离开身体-主体来谈论实践,就无法敞开其实在品格,以实践为原初范畴的美学建构便会处于悬空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实践美学的最大欠缺是对身体-主体的忽略。忽略身体而又强调实践的意义这种自我矛盾的做法不但造就了一系列逻辑悖论,而且使实践美学无法回答许多根本性的美学问题。后实践美学的倡导者虽然力图超越实践美学,但同样未意识到身体-主体的意义,因而也将实践美学的逻辑欠缺带到自身的理论建构中。只有敞开了实践、生存、生命对身体-主体的原始归属关系,我们才能超越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建构出圆融的、具有独创性的、富有解释力的汉语美学体系。
[Abstract]:As a real activity, the burden of practice can only be body-subject. If we talk about practice without body-subject, we can not open our character, and th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with practice as the original category will be in a state of suspens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greatest deficienc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the neglect of body-subject. The self-contradictory practice of ignoring the body and emphasizing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not only creates a series of logical paradoxes, but also makes practical aesthetics unable to answer many fundamental aesthetic questions. Although the advocates of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try to transcend practical aesthetics, they also fail to realize the meaning of body-subject, thus bringing the logic deficienc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o their own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nly by opening up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subject, can we surmount the common deficienc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construct a harmonious, original and explanatory Chinese aesthetic system.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文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主体性理论视野中的身体美学建构:主体论身体美学研究”(07J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春时;走向“后实践美学”[J];学术月刊;1994年05期

2 潘知常;超主客关系与美学问题[J];学术月刊;2000年11期

3 邓晓芒;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兼与杨春时先生商讨[J];学术月刊;2002年10期

4 杨春时;;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德性品质的审美体现[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2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5 庄丽娥;;厦门地域性建筑创作特征探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6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春时;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朝霞;;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J];学术月刊;2007年04期

2 王天保;;走向批判的实践美学——实践美学的中西对话及其启示[J];东方丛刊;2008年03期

3 索良柱;;“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4 栗永清;;新世纪实践美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文艺争鸣;2010年17期

5 章辉;论审美活动与超理性追求——兼评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刘凯;;“积淀”、“突破”与“创造”——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J];东方丛刊;2010年03期

7 张立斌;实践论、后实践论与美学的重建[J];学术月刊;1996年03期

8 黄卫星;;研究的范本、美学的力作——评《新实践美学论》[J];云梦学刊;2007年05期

9 陈士部;;实践美学的新变:新实践美学与实践存在论美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5期

10 张弓;;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楚爱华;;父亲缺席与《水浒传》的叙事策略[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4 朱法荣;;在场与幸福:乔伊斯短篇小说《伊芙琳》的伦理价值[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丕显;;对立与互补:马列文论和现代西方思潮[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立元;;略谈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维度及其美学意义[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裴智勇;假如媒体缺席[N];人民日报;2001年

2 ;《缺席的人》[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吴晓伟;怪圈下的缺席[N];计算机世界;2002年

4 刘世芳;被告缺席能否调解[N];人民代表报;2002年

5 曹火伦 吴凡;法的缺席造成两难选择[N];检察日报;2001年

6 ;Linux厂商联手 惟独Red Hat缺席[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王宏亮;缺席的电子商务法[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王宏亮;缺席的电子商务法[N];国际商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许立群;短池赛设大奖 众好手仍缺席[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夏晓虹;文学史的缺席与在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闫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4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业明;对美学中“实践”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芳;“灰姑娘”的缺席[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5 韩梅;父亲的“缺席”[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茜;想象与缺席[D];清华大学;2005年

7 胡庆利;梅洛—庞蒂时间观探析[D];河南大学;2007年

8 聂丽;“在场”与“缺席”[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5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25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