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存在论美学: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新视界

发布时间:2018-06-19 06:55

  本文选题:实践论美学 + 存在论美学 ; 参考:《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摘要】:本文认为,实践论美学抹煞了审美活动与生产劳动等其他社会实践的根本区别,恰好忘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精髓——对特殊性与差异性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实践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出发点是二元论的。它始终站在二元对立的立场上去理解、看待“实践”这一实际上消解了二元对立的核心概念,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理论困境。作者进而指出,正是在实践论美学的矛盾之处,给存在论美学以存在的依据。对此文章作了简要而明晰的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esthetics of practice obliterates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other social practices, such as productive labor, and forgets the essence of Marxis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the grasp of particularity and difference. More importantly,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theoretical starting point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re dualism. It always stands on the standpoint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to understand and view "practice", which actually dispels the core concept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thus causing a series of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The author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precisely in the contradictio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hat it gives existential basis to existential aesthetics. A brief and clear analysis of this article is made.
【作者单位】: 华东师大中文系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观照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J];职教通讯;2004年10期

2 杨金土;;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7期

3 谭德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公正理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杨悦;“经济”的知识论与目的论——经济学与经济哲学的区别[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5期

5 刘冠军;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发展图景及其实现路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6期

6 李累;宪法上“人的尊严”[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张培;;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8 史鸿文;走向生命优存论美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王美艳;女性主义批评策略之反思——论“各取所需策略”[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10 吴薇;;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吴宁;;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5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吕炳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货币现象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宏洛;;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张伟;;马克思主义视野:人类美学论纲[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逄金一;身体理论视域中的秦汉女性美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3 郭哲;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沈金生;中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7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冲;马克思人权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焦明甲;从“物性逻辑”到“人性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广良;论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周琼瑛;宪法程序的三维解读[D];湘潭大学;2007年

3 马陆平;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支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方冰;监狱的法文化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5 温幼平;建设项目收益预期纠偏初探[D];中山大学;2005年

6 陈燕君;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卢继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吕红;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之批判[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国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尚明;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臻中;四十年来我国美学发展的历程[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3期

2 朱立元;;对“积淀说”之再认识[J];学术月刊;1993年11期

3 张弘;存在论美学: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新视界[J];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4 丁磊,李西建;当代中国美学的前沿——关于实践论美学争鸣情况的述评[J];学术月刊;1995年09期

5 张立斌;实践论、后实践论美学的悖立与会同[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张弘;美学与本体论问题再探讨——兼评实践论美学的本体论哲学基础[J];学术月刊;1997年01期

7 杨恩寰;实践论美学断想录[J];学术月刊;1997年06期

8 韩德信;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J];求是学刊;1998年04期

9 李西建;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实践论美学问题发展史[J];学术月刊;1998年09期

10 杨恩寰;《审美与人生》自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钟山;尊重自然:艺术的根基与生命力[N];吉林日报;2002年

2 陕西师大文学院 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N];社会科学报;2002年

3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赵奎英;美学关注人的现实生存[N];文艺报;2003年

5 苏州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继往开来 锐意创新[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正国;真理·理解·对话[D];安徽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39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39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