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审美对象的物种尺度与审美主体内在尺度的对立统一是美的基本规律

发布时间:2018-06-20 07:04

  本文选题:物种尺度 + 审美对象 ; 参考:《求索》1995年03期


【摘要】:审美对象的物种尺度与审美主体内在尺度的对立统一是美的基本规律黄治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Abstract]:The basic law of beauty is the unity of opposites between the species scale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and the inner scale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In the manuscript of Economics-philosophy of 1844, Huang Zhizheng Marx mentioned: "the animal is only according to the one to which it belongs." The scale and the need to shape the species, People, on the other hand, know how to produce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 of any species, and can measure objects by inherent measure at any time, anywhere.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艺农,刘丕坤;美的规律的深层次探讨──黄治正的《审美要论》评介[J];理论与创作;1995年04期

2 康浩;两种“尺度”和“美的规律”——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会[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何林君;;也谈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就教于曾簇林教授[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3年00期

4 董礼成;试论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问题[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杜汉生;“尺度”问题探微[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曾簇林;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再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3期

7 黄新荣;;论美感与尺度[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6期

8 江洋泉;科学美论[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何林军;关于“美的规律”的论争及辨析[J];社会科学家;2002年06期

10 周维山;;“美的规律”的审美之维[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红;;沿海及内地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定量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郭可夫;张永雪;;论古书画装裱的技术美[A];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革;;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谈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刘曙光;;马克思“目的作为规律”思想探微[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陆德林;;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的凸现[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确;;论美学的人间性[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向明;刘丽;辛志勇;;小学生道德价值观发展与教育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宋瑾;;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一非;思维力:战斗力重塑的“内在尺度”[N];解放军报;2011年

2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4 赵睿;审美者和审美对象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尹旭;观照·认识·评价·感受[N];中国艺术报;2005年

6 陈海静;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吗?[N];文艺报;2005年

7 杨春时;关于美的本质命题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7年

8 洪丽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初探[N];楚雄日报(汉);2008年

9 徐碧辉;自然美的发现与审美化的生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靳怀X>;审美与哲学的交融[N];人民长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2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3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6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7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英姿;伦理的生态向度[D];复旦大学;2007年

9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2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永洁;电视艺术的三重基本特征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4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安威;审美视野下的对外汉字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葵;职业形象内涵的探讨[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李志勇;公共关系的审美之维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宏霞;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审美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静;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43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43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f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