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味”的身体性的主体间性
[Abstract]:"taste" is an important categor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ut under the reference of western aesthetic system, it appears vague, lack of scientific nature, and may be accused of paying attention to sensual enjoyment. However, when we use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esthetic theory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body" to reflect the concept, we will find that its vaguen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feeling of body can precisely reflect the accurate grasp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made by the ancients of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基金】: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主体间性的中国传统美学研究”(项目编号y201016033)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壮鹰;滋味说探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杨春时;刘连杰;;主体间性与“健全的身体美学”之建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间性”视角下的艺术生产理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朱玉江;;当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研究反思[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杨春时;张海涛;;审美与主体间性的“越界”——关于主体间性若干问题的争议与讨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梁冬华;;认识论·本体论·社会学——论国内美学主体间性理论建构的三种立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邱文生;;翻译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基于哲学思辨观的考察[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文化;;主体间性在平面设计中的非显性表现[J];文艺研究;2010年04期
7 杨春时;;审美主体间性:“越界”还是回归本源——答吴兴明教授[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8 张冬梅;;主体间性哲学视域中的语际阐释[J];求索;2010年05期
9 郭勤;;论韦尔蒂《败仗》中的对话与复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周建萍;;主体间性理论的实践性品格——兼与中国古典“和”范畴相比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覃守达;;黑衣壮审美人类学研究及其开发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2 陈振勇;郭志禹;;武术运动国际传播发展理念新探索——身体文化的互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方旭东;;身体伦理:一个隐而不显的儒家传统[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讲人:梁归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元曲的人文精神[N];北京科技报;2004年
2 王岳川;消费主义危害与中国当代文化立场[N];中国艺术报;2004年
3 王虹艳(在读文学博士);此间的女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邓广(书评人);纠缠不清的身体[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5 文波;问题少年写作再招争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鹏程;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N];人民日报;2003年
7 郑保章 周文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N];人民日报;2003年
8 邓广 (学者);信仰之门[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傅永军;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汪民安(学人);一个人晚年的享乐伦理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5 王晓东;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芳;论孔子诗教[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瑛;论主体间性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李汉泽;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鹿云;阿克塞尔·霍耐特承认理论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耿慧娟;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间性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王志敏;主体间性观照下翻译主体间的动态关系:Uncle Tom's Cabin两个中译本对比[D];湖南大学;2009年
7 曹清林;应用翻译的主体间性:功能翻译的阐释[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桃桂;从主体间性视角解读《红楼梦》杨译本[D];中南大学;2009年
9 崔景坤;十七年文学宏大叙事与作家主体的关系[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李双丽;游走于文本与世界的小王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2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