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叔本华、尼采美学的根本差异
[Abstract]:Schopenhauer thought that he had got rid of the will of life and intuitively came to the "self" of things as beauty. He still regarded the "essence" of things as the root of true beauty, and was still a kind of traditional epistemological aesthetics. But he thinks that we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self" of things is no longer the way of rational cognition, only the intuitive way of "irrational" color can be achieve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rnity" in this point. Nietzsche completely transferred to the value of perceptual existentialism and thought that the direct display of the strength of primitive life itself is the highest value and the place of beauty which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Schopenhauer.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新;;李白艺术与人生的“现代性”解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朱鹏飞;;柏格森:“理念”论美学到“生成”论美学的桥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黄颖;;文学形态与媒介变革——对网络文学的检视与评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方国武;“理念”的玄思“道”的顿悟——兼论中西美学之迥异风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萍;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司红玉;孙继龙;;健身气功与“心性”之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钱继和;;拒斥颓废之音,弹拨生命之律——浅析尼采对瓦格纳音乐美学的颠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10 李昊琼;;解析哈姆莱特的悲剧人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润森;;曹禺在中国和世界悲剧史上的地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3 雷龙乾;;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哲学危机[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俞兆平;;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卫国;;人道主义的悲剧与悲剧性的人道主义——理解海德格尔纳粹事件的悲剧境域[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6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学谦;酒神狂歌与刑天之舞[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石健;靳以综论[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高阿蕊;战国策派的美学思想初探[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月;论许地山文学创作的悲剧精神[D];河北大学;2007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妍;折衷而论 从心而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6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7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秀红;李锐小说的悲剧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宏;先秦情诗与古希腊情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春生;艺术的逃遁与艺术的拯救──论叔本华与尼采艺术哲学的差异[J];哲学研究;1997年08期
2 王雅君;尼采对叔本华哲学的反叛[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旭,李春娟;探寻人生的苦与乐——叔本华与尼采美学人生观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晋生;论尼采对叔本华意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5 寇鹏程;传统与现代:叔本华、尼采美学的根本差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刘晓荣;;痛苦与悲剧的解脱——叔本华、尼采文艺论之简略比较[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张文初;;叔本华与尼采:生命意义的诗性思考[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2期
8 罗显克;美学:面对世界与人生——叔本华与尼采美学思想浅探[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9 杨芳;;试论尼采的人生哲学——兼论尼采与叔本华的异同[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许悦;叔本华生存意志的悲观意识与尼采权力意志的悲剧精神[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庆麟;;王国维悲剧性格的文化渊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2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10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自立;尼采死了 尼采百岁[N];团结报;2000年
2 李静韬;我看尼采[N];北京日报;2001年
3 杨立华;尼采的缰索[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唐小兵;尼采 留下瘦弱的背影[N];东方早报;2005年
5 雅平;尼采:一个应该被超越的伟人[N];中国邮政报;2007年
6 宗和;尼采并非死于梅毒[N];深圳商报;2003年
7 杨立华;尼采的缰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8 王岳川;思想史上的“尼采症候”[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李士勋;百年之后说尼采[N];文艺报;2000年
10 驻慕尼黑记者 吴筠;德公司瞄上尼采墓地下煤矿[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詹欣;杜鲁门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朱彦明;尼采的视角主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白新欢;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哲学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景建;谱系学方法与身体关怀[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琼;知识作为健康身体的隐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李;尼采心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永崇;尼采的悲剧与悲剧的尼采[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海旭;中国身体话语中的柏拉图和尼采[D];暨南大学;2010年
6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赖_g煌;论王国维美学思想中的叔本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郑昭梅;艺术拯救人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莉;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后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张硕果;个体化神话的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27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2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