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问题的再度思考
[Abstract]:......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启全;;关于“美的概念”[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谭容培;美是人的自由本质在生命活动中的感性升华[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3 董强;美的本质新解[J];江淮论坛;1995年06期
4 李志宏;中国当代美学三大基本问题研究辨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5 李志宏;“美是什么”命题辨伪──认知美学初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6 赵惠霞;美本质问题长期无解原因探析[J];人文杂志;1999年03期
7 邓也穆,陈明兆;美的“示差性”本质与审美价值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1期
8 罗苏溟;;生存意识与美的本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9 陆梅林;《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美的规律篇[J];文艺研究;1997年01期
10 祁志祥;论美是普遍快感的对象[J];学术月刊;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赫牧寰;荒诞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发生[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2 陈明兆;;系统方法与文艺科学——文艺理论难题新解[J];东疆学刊;1996年04期
3 周维山;;“美的规律”与创造规律——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60周年“美的规律”研究述评[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建疆;超越“生命美学”和“生命美学史”[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1期
5 王玉兰;生态美学和审美心理图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6 梁振南;;和谐美的理论价值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黄伟先;;“美的规律”新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梁振南;蒋爱先;;和谐审美的当代实践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颜军;;中国现代生命美学的发展状貌[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罡;从《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看生命美学的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弓;历史视野中的实践美学[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5 赵欣;《淮南子》的宇宙论、生命论、艺术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晶晶;论个体生命的存在、自由、觉醒与超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洁;美国越战电影生命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闫亚琦;不同“童年”的相似“梦”[D];吉林大学;2012年
4 许冰;审美教育在生命和谐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晓芳;音乐美的探索历程管窥[D];吉林大学;2004年
6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8 张国芳;艺术接受的心理—生理学深层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刘樝;商品的审美价值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于建玮;论审美理论在中小学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黎启全;试析马克思的希腊艺术魅力论[J];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02期
2 黎启全;浅谈先秦诸子的艺术起源观[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3 黎启全;略论自然美[J];思想战线;1984年05期
4 黎启全;再论自然美[J];学术论坛;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惠霞;美本质问题长期无解原因探析[J];人文杂志;1999年03期
2 师世芳;关于美·审美·艺术美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刘桂霞;对康德分析美的本质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4年07期
4 赵惠霞;美本质问题研究批判[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封孝伦;从自由、和谐走向生命——中国当代美本质核心内容的嬗变[J];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6 方正己;美的本质是人[J];中州学刊;1987年03期
7 王世德;对“美的本质”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1987年02期
8 童立云;对应美学和艺术——美的本质与艺术的激活效应[J];美术;1987年06期
9 王岗峰;《大希庇阿斯篇》价值重估[J];东南学术;1998年06期
10 泓峻;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J];中州学刊;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志宏;;美本质研究将怎样终结——为什么说“美是什么”是伪命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张德兴;;自然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杨存昌;顾大伟;;和谐美学、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8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学术问题[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潘必新;;美,自由的生命表现之花——马克思美学思想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青年出版社 邓中和;书籍的印制与装订之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2 高京;美是人类最壮丽的诗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林路;让人凝心的“美”[N];中国摄影报;2006年
4 仲言;文化何必拿“美女”说事[N];人民日报;2004年
5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6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武汉大学哲学系 陈望衡;把评价打造成“一流”[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乔燕冰;比“太美”更可怕的是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10 王铁仙;何日重现高校作家群[N];解放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雪垠;着装意象审美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祁志祥;中国古代美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千;电脑音乐对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爽;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4 王葵;职业形象内涵的探讨[D];西南大学;2011年
5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海涛;勃朗宁诗歌艺术的灵魂[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俊光;弗洛姆的异化思想和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之比较[D];内蒙古大学;2006年
9 侯艳清;体育美学学科体系现状考察及建构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道忠;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2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3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