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走向美育的美学及其当代落实

发布时间:2018-07-31 14:08
【摘要】:新时期30年来的中国美学已走到全面转型的关头。由民族国家向文明国家的民族文化建设,要求当代学术探索一条与之相适应的、注重美的公共性、而向着审美沟通论和文化素养论转型的美育理论。美学的当代转化,亦即美学思路向美育思路的转化。如何从传统的知识论美学走向一种素养论美育的落实,是当代美学的根本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Abstract]: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the new era has reached a critical point of overall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from the nation-state to the civilized country requires the contemporary academic to explore a theor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hich adapts to the publicity of beauty and transforms to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literacy.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aesthetics i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esthetic thinking to aesthetic education. How to move from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of knowledg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kind of literacy theory i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which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problem, but also a practical problem.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ZD037)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张静静;;论阿多诺对审美愉悦感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赵付科;李安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大革命”成因问题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李里峰;;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华北土改期间的整党运动[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6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李斌;;现代性视野中的流浪意识——以“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文学为中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尚扬;;反思明末士大夫天主教徒对“天学”的本土化诠释[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董国俊;;依然活着的现代性——评王一川《中国现代学引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4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吴超;;“文化大革命”起源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尹德辉;;资本·全球化·中国当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9 黄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中的“上海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鸿声;;新中国形象与国家工业化——50-70年代文学中的上海想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6 付克锋;中国社会发展良性利益互动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福妹;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启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悟岩;优雅的反叛[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9 史素菡;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作品的主题性隐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庞雪晨;近代云南农学书刊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丽杰;论美与科学技术的关系[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李天道;美育与审美文化——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综述[J];文史杂志;1999年04期

3 张丽波;;浅析中国花鸟画中的“四君子”题材[J];艺术教育;2007年01期

4 钱立火;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美学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胡冬汶;;关于人之审美的一些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徐端午;;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J];美与时代;2007年01期

7 周易;深圳举办国际美学、美育会议[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1期

8 李祥林;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创导者蔡元培[J];文史杂志;1990年02期

9 田娜;王冬玲;;现代美育的人文精神解读[J];沧桑;2010年04期

10 潘必新;论美育的使命[J];哲学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5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的三重境界[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利华;美育普及势在必行[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刘福智;高等院校美育新课题[N];光明日报;2003年

3 何雁 熊元义;重视悲剧的美育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4 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美育不仅是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剑武;别误了美育误了娃[N];人民日报;2009年

6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邓军海;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N];光明日报;2010年

7 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 庞景三;将美育融入中医教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赵婀娜;缺失的美育,该怎么补?[N];人民日报;2010年

9 骆远鑫;集邮与美育[N];中国集邮报;2011年

10 周跃良;美育不再虚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4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8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种静萍;美育在艺术体操中的应用现状及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顾宗磊;《工程图学》CAI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静静;丰子恺的“人生艺术化”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5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10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55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55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