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艺术符号与情感——评卡西尔和朗格的符号美学

发布时间:2018-08-01 17:31
【摘要】:正 符号美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美学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恩斯特·卡西尔和他的弟子苏珊·朗格。卡西尔在“人是符号的动物”的前提下,把每一种符号形式都看成是人类精神的表现。艺术作为一种符号形式,其功能是为生命情感构制表现性的形式。朗格汲取了卡西尔的这一思想,直接提出艺术符号只有“表现情感的经验”,才能“成为表
[Abstract]:Orthodoxy aesthetics is an aesthetic school developed after the 1940s. Its main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are Ernst Cassier and his disciple Susan Lange. Under the premise of "Man is a symbolic animal", Cassier regards every symbol form as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spirit. Art as a symbol form, its function is to construct expressive form for life emotion. Langer drew on Cassier's thought and put forward directly that only when artistic symbols "express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 can they "become table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阳;;人·符号·文化——卡西尔和他的《人论》[J];读书;1985年08期

2 方克强;艺术思维模式的历时态建构[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4期

3 李兴武;人·符号·文化——读《人论》札记[J];中国图书评论;1987年01期

4 祁光路;中国音乐创作同蓝狄尼终止的贯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5 徐剑艺;;论新时期小说的符号化倾向[J];文学自由谈;1987年06期

6 徐剑艺;;人物形象的审美符号化[J];上海文学;1987年08期

7 陈望衡;;艺术——人类自我意识的特殊形式[J];学术研究;1987年06期

8 丁一林;绘画中的语言状态[J];美术;1988年10期

9 叶海平;试述认识的主体性 超前性和验证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10 欧阳康;论语言符号系统的特性及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中介功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源;;汉字符号的形体修辞功能[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陈波;;西方当代与中国古代艺术符号理论比较研究[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高乐田;;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范军;;试论期刊刊名的虚与实[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5 邢媛;李隽;;卡西尔《人论》中的康德“情结”[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史文红;闫林;李宏伟;;CRRC版<S-S法>诩觳?2例儿童语言发育中的临床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八届小儿脑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娜;;传统文化符号的设计学意义[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吴效群;;妙峰山:民间社会紫禁城的建立[A];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C];2004年

9 潘秀通 ;潘源;;中国“意象说”与当代影视美学 ——中西影视文化理论的对话与对接[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恩来;;人文科学的逻辑 卡西尔的人文科学观[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荆其城;追忆西蒙[N];科学时报;2002年

2 韩林合;探寻维特根斯坦的永恒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任生 王斐民;二板市场保荐人资格条件的制度建构[N];金融时报;2003年

4 吴秉杰;长篇小说的形式与形式意味[N];文学报;2003年

5 张琼;华裔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周有光;我对几个语文问题的看法[N];北京日报;2004年

7 解永;知识管理略谈[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李建国;人才流动呈现柔性魅力[N];中国改革报;2005年

9 杨春莹;大众美术教育机制需要更新[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彭程;在童年消逝的背后[N];深圳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孟庆艳;文化符号与人的创造本性[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妍慧;“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5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陵琳;电视谈话节目的符号形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欧阳e,

本文编号:2158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58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