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中的道德观
[Abstract]:Zhuangzi is deeply aware of the destruction and bondage of the individual life and spiritual freedom in the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s, and regards aesthetics a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nscend the predicament of existence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ner revision achieved through the perfection of man's heart and morality. Tao, as the cornerstone of Zhuangz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is the origin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If all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can embody Tao and conform to nature, it means "virtue"; if man can comply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times and do nothing, and abandon the heart of utilitarianism, he is the person with "virtue". Therefore, in Zhuangzi, the pursuit of Tao makes people transcend their own limited existence and get rid of their sensual desires and needs. "morality" has become a spiritual character of internalization over the heart, and exists as a prerequisite of "beau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方文学与道德关系理论的逻辑探究和历史批判(12CZW010)
【分类号】:B83-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林德;试论庄子的道德论哲学——兼及庄子美学的基本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张伟;论“善”在庄子美学思想中的地位[J];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04期
3 李大华;;论庄子关于“道德”的思想[J];哲学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孙芳;宋词流派研究述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贾小青;;试析康德的“美的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张成;;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蔡鲁祥;;安徽和县得胜河滨水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8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朱志荣;董友;;西周陶器的审美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颖;;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浅议[J];书画世界;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沈阳;;论“神仙思想”在汉画舞蹈身体语言上的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伟;;从经典化到大众化——李泽厚“美的历程”[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李耀南;;后实践美学的思想迷误[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8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振宇;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下的传统造园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于磊;道家哲学影响下的中国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星;荒诞世界中的诗性语言[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伟伟;对中国旗袍文化之美的符号学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英姿;为“梦”而生—论顾城的诗歌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敏;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治初;庄子超越观初探[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徐克谦;论作为道路与方法的庄子之“道”[J];中国哲学史;2000年04期
3 罗尧;庄子论命与生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钱万民;庄子论美[J];楚雄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唐名辉;《庄子》哲学的内在张力[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刁生虎;庄子哲学与科学精神[J];天府新论;2001年02期
7 张建贤;换个视角看庄子人生观的积极一面[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王立新;从批判反思到自由关爱——论庄子哲学与魏晋风度之文化内涵[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梁徐宁;庄子的“物化”概念解析[J];中国哲学史;2001年04期
10 董礼成;“图南”与“逍遥”——《庄子.逍遥怞》解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军;;庄子人学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陈战国;;走出困境——庄子哲学的启示[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方;商国君;;从“道”看庄子的美学思想[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刚;;《庄子》游世主义人生理想的现代启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国安;;庄子精神·道·道化人生——亲证“生态美”之中国古代案例[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郭继民;;对“技”的另一种认识——从庄子与西方后现代哲学贯通的角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朱晓鹏;;探寻精神家园的庄子哲学[A];东方丛刊(1995年第4辑 总第十四辑)[C];1995年
8 陶东风;;死亡焦虑与庄子人生哲学的超越性结构[A];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C];1992年
9 祝德顺;;从“说书”、解牛”探庄子的“道”[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罗坚;;生命的困境和审美的超越——庄子美学的生命意义[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风;人事洞达成心隐 庄子原来在世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庄子的视野与心境[N];解放日报;2009年
3 邢文祥;绿色的意蕴与智慧[N];中华读书报;2012年
4 ;传承老庄文化精髓 丰富美丽中国内涵[N];光明日报;2013年
5 文尚;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马叙伦[N];光明日报;2000年
6 杨桂青;一棵树的快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继民;庄子哲学的后现代解读[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中云;论庄子心性思想及其意义[D];湘潭大学;2007年
2 代婷婷;庄子的死亡智慧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李永强;庄子诗化哲学[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彭晓坤;论《庄子》之“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盖钧超;从庄子看诗哲同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霍光;《庄子》的道和言[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金丽文;庄子“间”的哲学释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莹莹;庄子哲学的生命关怀—心与形的分裂与合一[D];吉林大学;2007年
9 曹雪菲;《庄子》“道言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艳;论庄子哲学的批判精神[D];新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69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6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