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回归身体主体的美学——以西方美学史为例
[Abstract]:The 20th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rapid expansion of body aesthetics, the rise of the human body with the help of mass media as the most important aesthetic object. However, most of the corresponding words so far have only regarded the body as the aesthetic object. This is at least logically incomplete-body aesthetics as a phrase has the following possible meanings: (1) aesthetics with the body as the aesthetic subject; (2) aesthetics with the body as the aesthetic object; (3) with the body as the subj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Aesthetics in which the body is the aesthetic object. It is not new to regard the body as one of many aesthetic objects. The rise of body aesthetics in this sense does not mean a real aesthetic revolution. The body aesthetics in this paper mainly refers to the aesthetics with the body as the main body. This sense of body aesthetics is not a subject of aesthetics, but all back to its roots of aesthetics itself. Its birth means that aesthetics has finally returned to the root of the body after a long lost path. It was not until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that the aesthetics of body as the main body was created by the German philosopher Nietzsche, and in the 20th century it still did not occupy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in the western aesthetics. The reasons are complicated. The presentation of this complex logic helps us to construct real bod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志;魏晓文;;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美学路径[J];探索;2011年04期
2 成艳婷;;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邱艳艳;张二艳;;论爱与美的相通性[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4 张蕴艳;;“乡村与城市”的中英美学与文化差异:中英审美现代性的一种比较——首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综述[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5 冯学勤;;抛弃审美形而上学:倒退还是进步——就尼采晚年思想转变与王元骧先生商榷[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张法;;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7 王蓓;;也谈美、审美与艺术——兼与王祖哲先生商榷[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白洪菊;;浅谈当代丑学的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9 张法;;休闲与美学三题议[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阎国忠;;美·爱·自由·信仰[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江苏省美学学会历年主要活动情况[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鲁晨光;;科学派美学来龙去脉[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潘欣敏;;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刘谦“魔术热”现象思考[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2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张再林 李军学;身体美学:西方与中国[N];光明日报;2010年
3 丁来先;濒危的“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5 高山杉;从艺文美学到梵藏玄言[N];东方早报;2010年
6 周宪;美学何处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刘成纪;美学:要思想还是要知识[N];文艺报;2004年
8 丁来先;当代美学应往何处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韩德信;生态美学——美学转型的一种尝试[N];文艺报;2004年
10 刘悦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通过自然问题实现美学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德林;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韦拴喜;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耘;唐代美学范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4 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年
5 段圣玉;张竞生美学思想的现代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胡宁非;普罗提诺美学思想中的神圣与世俗[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军平;洪毅然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伟;荀子性恶论人学与美学[D];郑州大学;2000年
9 杨增菊;康德先验美学及其现代意义[D];安徽大学;2003年
10 刘颖;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地域观的美学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93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3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