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8-08-20 10:45

[Abstract]:......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伶俐;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子华;;论戏剧冲突与人生双极性的同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施维;;从“幕后隐身”到“台前显形”——从《蓝铃姑娘》看人性善恶表现的特殊类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张f3丽;周玲;;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审美化探究——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锋杰;;新时期初“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生成肌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王敏;;从彼得·凯里笔下的奈德·凯利看澳大利亚反权威的民族性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圣玉杰;李杰;余宏;;人文校园 诗意栖居——大学校园审美文化现状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赵以保;;谈地震诗潮——给中国新诗发展带来什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许婧;;浅论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媚俗倾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9 颜世亮,李志勇,郭政;传统武术发展的契机与设想[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10 王念选;;漫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韬光养晦术[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建高;;在“通俗”与“高雅”之间——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名人写书热”现象探讨[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黄力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批判与当下诉求[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叶世祥;;审美主义的勃兴和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降文论话语的转型[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7 王爱侠;右派形象与作家心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9 王红梅;梁贵子与池莉婚姻爱情小说比较[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柳静;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姣;陕北民歌的审美特质[D];西北大学;2011年

6 朱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与家属之间焦虑情绪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任诗桐;论迟子建小说的民间立场[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闵吟;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狼题材小说发展综述[D];暨南大学;2011年

9 曾琴;文学拼贴的中国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圣洁;法兰克福学派消费文化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毛萍;人的自我意识与美感[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姣;;草根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J];魅力中国;2009年12期

2 付敏;;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付红艳;谈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12期

4 陆如鸣,王孝锦;试论强化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祝建凤;语文教学的审美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茹秀华;;论网络电影的传播与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选择[J];电影文学;2010年02期

7 李金凤,杨汉梅;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8 马妍;;加强审美教育 构建和谐人格[J];大家;2011年17期

9 杜汉生;美育本质研讨的回顾与探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岳友熙;从“失乐园”到“复乐园”——审美教育对建构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闻樱;;试论音乐史料在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刘媛媛;刘太平;;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谭静波;;重视青少年京剧审美教育问题[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农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季伏昆;;以文致美 以美育才——略论文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9 曹俊霞;巩绪福;;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逆反心理[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司树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与重构[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牟纲;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N];光明日报;2003年

2 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赵玉梅;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浅论[N];学知报;2010年

3 梁学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临颍县王孟一中 孟燕;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学知报;2010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方珊;网络,让美育更“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郸城县实验中学 许瑞红;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N];周口日报;2008年

7 吴小红;强化青少年的审美教育[N];安徽日报;2003年

8 郑海燕;浅谈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审美教育作用[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10 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 陈源;语文教学中须重视审美教育[N];广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邱钰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董海浪;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8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苑琛;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杨丽;论中师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詹雪;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国友;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严萍;关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冯小靖;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徐晓宁;当代大学生政治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93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3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