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之诱与悲剧之思——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之维刍议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傅守祥;泛审美时代的快感体验——从经典艺术到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转向[J];现代传播;2004年03期
2 肖鹰;泛审美意识与伪审美精神─—审美时代的文化悖论[J];哲学研究;199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珍;;论大众文化时代历史类图书的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琳琳;;大众文学中的“大众”: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他者”[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8期
3 祝剑锋;;当代艺术的审美呈现——艺术活动和日常活动的现实的美学关系[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文九;;论消费时代媒介对“人”的遮蔽[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黄香琴;;“大众”时代消费文化的泛审美趋势及教育引领[J];消费导刊;2007年06期
6 韩璐;;广告与艺术的联姻——日常生活审美呈现对广告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7 陈海敏;当代审美文化下的美育[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王楠;;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及特征[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年02期
9 周强;;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审美”差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周强;;“审美泛化论”的悖结与文艺审美论研究的现实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丙泉;从快感到美感[D];山东大学;2006年
2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海沙;当下中国文化期刊的符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洁;论中国电视剧的崇高范畴[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8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杜晓红;电视文化中的“快感”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红;论转型期审美文化走向及建构[D];郑州大学;2000年
3 粟世来;消费主义与审美生活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秦英;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演变[D];暨南大学;2006年
6 闫睿;情感的载体[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胡芳;我国电视音乐栏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雅琴;论我国新时期民歌的审美特征[D];扬州大学;2007年
9 韩小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与现代景观审美[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高云霞;美感功用性的现代阐释[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桂芬;;精神快餐背后的虚无——从审美角度对当下大众文化的批判[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何爱云;;大众文化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理论学习;2011年06期
3 张程程;;从中国内地三十年流行音乐再看大众文化的特点[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4 王珂;;试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审丑转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李香兰;;我国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流行音乐发展的趋势探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6 刘灵昕;;大众文化的效应、价值及转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陈楠;;浅析大众文化中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8 刘超;;视觉文化时代的大众文化:郭德纲、小沈阳与周立波现象[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9 姚文放;;美学话语转型与人文精神建构——“大众文化与当代美学话语系统”学术讨论会综述[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10 杨勤;;浅谈在大众文化生活中舞蹈艺术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明俊;;大众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2 王向峰;;辽海讲坛第二讲 大众文化的根性与易境之改塑[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朱效梅;;以邓小平理论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艳雪;;从消费文化中构建积极的大众文化初探——以“昕薇MOOK”首套系列丛书策划为例[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吴晓都;;列宁与20世纪大众文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代迅;;我国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外观论析[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卫华;高明航;卢文梅;;关于现代科技革命与文化的思考[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8 杨晓;;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城市大众文化[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林存秀;;走出古典之后——民国初年的大众文化与小知识分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10 张同胜;;《水浒传》与大众文化[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 金元浦;中国语境下大众文化的多元超越[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明亮;1991年“渴望现象”带热大众文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刘峰;大众文化的理性解读[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龚丹韵;大众文化如何表达爱国情怀[N];解放日报;2009年
5 陈方;“贾君鹏吃饭”走红 无聊越来越像一种大众文化[N];平顶山日报;2009年
6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潘t 张善平;正确引导和发展大众文化[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文敏 省广电集团总编辑 程蔚东;大众文化也应具有高品质[N];浙江日报;2010年
8 马相武;科技驱动大众文化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王向峰;面对大众文化的弃与取[N];辽宁日报;2010年
10 范玉刚;谁是大众文化中的那个“大众”[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2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中山;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鹏飞;大众文化视野中历史电视剧的叙述策略[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宋秋敏;“流行歌曲”视角下的唐宋词[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中山;影响的焦虑——大众文化与新生代作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志;本雅明大众文化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岭;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运用的语境化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史岩;经典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剑萍;当代大众文化的美学阐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宗立华;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和建设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楠;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休闲审美之维[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月;转型期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9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19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