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特征浅谈
[Abstract]: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daily life is a loanword, a subculture of art, a combination of life and artistic taste, and a simulated world through symbols and images. In the real sense, the typical aesthetic landscape of daily life was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economic and aesthetic collusion was found to be the secret weapon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 and bring rich economic returns. Merchants put on beautiful coats for their products, exquisite and beautiful life has become a new pursuit, the original high art put down the body, began to integrate into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daily life are the secular nature of aesthetic objects, the daily life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the sensualit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the media of aesthetic ways and the entertainment of aesthetic pursuit.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3年)规划项目《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美学效应研究——以广告设计为主要考察对象》(13YS26)成果
【分类号】: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静文;;消费社会的美学表征:日常生活审美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姚武;;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媒介化”与“审美疲劳”[J];社科纵横;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郭捚;;网络审美文化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谭艺方;;网络传播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4 喻琴;;论“80后”写作的审美取向及生成因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甘艺娜;;中国儿童电视广告审美分析[J];东南传播;2008年01期
6 匡载彰;谭静文;;浅析陶瓷包装的发展趋势[J];大舞台;2011年12期
7 姜约;;“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形态及其美学效应[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王丙珍;;《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中的生命之美[J];电影文学;2010年15期
9 申红;;《变形金刚》的奇观性和批判[J];电影文学;2012年01期
10 詹艾斌;詹贵斌;;浪漫、感伤与娱乐——当代影视中的青春图景三题[J];电影评介;2008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映戎;英汉植物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倩;美学视野下后现代主义西方文学的思考[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伟;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创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苑;审美文化视域下的秦腔传统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莫璇;境外科教节目的审美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慧;消费社会语境下视觉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诸葛瑞芹;解读女性审美心理对现代卧室室内装饰设计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孝英;徘徊于十字路口的“电视晚会喜剧小品”[J];中国电视;1995年10期
2 齐鹏;人的感性解放与精神发展[J];哲学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朝辉;看上去很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4年02期
2 程世波;“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中的身体视角及其难题[J];求索;2004年12期
3 王彬;审美呈现·日常态度·鉴赏力——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反思[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放鸣;孙茹茹;;“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与辨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耿波;“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食利性与文艺学的反思[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艾秀梅;;“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述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洪幸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问题[J];美与时代;2006年07期
8 张丽文;李晓霞;;试论日常生活审美化[J];榆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赵勇;;价值批评,何错之有?——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6年05期
10 艾秀梅;;日常生活如何成为艺术——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两种实践[J];艺术百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陆扬;;文艺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向[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李春青;;“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新课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4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飞龙;;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6 马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存姿态研究——简论《宋:诗一百首》中的生命智慧[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德胜 杨光;“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边界”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2 杨光;文艺学、美学新焦点:日常生活审美化[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陶东风;也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周宪;审美是日常的[N];光明日报;2007年
5 童庆炳;“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7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天曦;日常生活审美化:当代审美新景观[N];山西日报;2004年
8 杨厚均;知识分子使命与责任的回归[N];文艺报;2006年
9 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呼唤学理建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徐清泉;关注“日常生活审美化”新规律[N];文汇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娟;“日常生活审美化”再审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军;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探研[D];新疆大学;2008年
3 梁书;网络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华章;“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变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亮;消费语境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辨析与现象反思[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亚丽;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相关文艺学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石俊玲;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的新问题[D];河北大学;2006年
9 孔令霞;日常生活审美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麦振中;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01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0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