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内在结构

发布时间:2018-09-12 20:36
【摘要】: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美学思想是以社会批判理论为话题背景和理论基点,以艺术之思、审美之维的诗化思维方式为思考路径和逻辑方法,而最终以主体的彻底解放与完全自由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的潜在的审美功能论美学体系,同时也由此形成了他的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
[Abstract]:Marcuse is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aesthetic thought takes the social critical theory as the topic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akes the artistic thinking and the poetic thinking mode of aesthetic dimension as the thinking path and logical method. Finally, the latent aesthetic functional aesthetic system, which takes the complete emancip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complete freedom a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core, also forms the internal logical structure of his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鹏飞;全球化语境下审美文化的悖论及价值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董馨;论“文学性”的意识形态功能[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3 徐军;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的对话——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关系新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梅琼林,罗慧;我国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的断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马生龙;论艺术陌生化反叛现实的功能[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孙卫卫;迷—大众文化特性及效应的多维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7 赵涛;;近年来国内法兰克福学派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孔文清;;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孙利军,高金萍,张长明;理解与超越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志刚;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的批判和困境[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关于建筑地区性研究的几点再思考[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6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7 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9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云;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探微[D];厦门大学;2007年

2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山小琪;大众文化批判的批判[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德勇;西方小报新闻及其社会意涵浅析[D];四川大学;2002年

6 刘小胜;生活本来是什么样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木子;中国式的波普艺术[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昌;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人物评介(四)——法兰克福学派及其重要代表马尔库塞[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2 潘培新;于尔根·哈贝马斯[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3 M.布尔;;异化、哲学人本学和“马克思批判”[J];世界哲学;1980年01期

4 Г.М.塔夫里江;宣燕音;李树柏;;哈贝马斯的哲学自由主义的社会乌托邦[J];世界哲学;1980年01期

5 A1斯祖曼斯基;孟庆时;赵黛仪;;弗洛伊德学说的革命用途[J];世界哲学;1980年03期

6 Ю.А.哈林;;否定之否定规律[J];世界哲学;1980年04期

7 B.波普科夫 ,林玉清;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反对“实践派”的斗争[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8 p.a.勃莱哈特;益良;;评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的批判[J];世界哲学;1982年03期

9 陆象淦;意大利哲学讲坛上的时髦学说——新契约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10 朱庆祚 ,欧力同;法兰克福学派“否定的辩证法”初析[J];社会科学辑刊;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建英;;关于建构当代艺术心理学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2 杨治经;;毛泽东美学思想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比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3 马新国;;主体性、异化与文学艺术——评赫·马尔库塞美学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崔自铎;;简论两面人——成克杰现象的哲学思考[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宁媛;;中西“物化”观之比较[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开会;;哈贝马斯对现代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怀璞;;后现代之虑:技术复制与仿像现实[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 吕进;趣说中西文化差异[N];重庆日报;2000年

2 楚尘;缺钙的现代人[N];文学报;2000年

3 ;生活在网络与人文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倪梁康(作者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媒介——从传媒的时代到介入的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下)[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田忠辉;美学的新贡献[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冯克利(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除魅世界里的公共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林精华;公共时空的私人话语[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耿占春;自然·艺术·精神资源[N];文艺报;2001年

10 鲁克俭;近年来国内意识形态研究中的热点问题[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大平;日常生活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3年

2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丰茂;重建技术化生存的人文主义向度[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英杰;科技意识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文钢;苏珊·桑塔格批评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9 阳海音;科学技术与交往合理化[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翔鸿;艺术的自律与人的解放[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娣英;论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理性基础[D];湘潭大学;2002年

3 田仁湛;《单向度的人》中的人本思想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华强;试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林俊风;从以人为目的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邹强;雅典娜之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隽;霍克海默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探微[D];山西大学;2003年

8 邵晓舟;试论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9 沈丽;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反思[D];安徽大学;2003年

10 李红梅;对现代文明的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40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40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c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