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旅游美学交叉学科体系之我见
[Abstract]:A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tourism aesthetics is based on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s and tourism science. Thi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the two mutual inclusion and complementarity. From this foundation, construct the tourism esthetics. It fully embodi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aesthe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esthetics i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cience and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银亮;旅游美学的地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章海荣;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卢善庆;中国古代旅游美学思想的总体特色[J];上海艺术家;1997年02期
4 杨扬;忆子野同志[J];出版科学;1994年02期
5 詹琳;;略论鲁迅译著《思想·山水·人物》中的旅游美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佘大平;谢灵运山水诗的旅游美学意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李健夫;;全国首次旅游美学研讨会在滇举行[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3年04期
8 黄艺农;略论旅游美学的建构[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李伟简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章海荣;旅游美学学理源流探索[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胡昆;;旅游美学学科及其研究动态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闵南萍;;语言学、美学与护理心理学的关系[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7 杨玉东;;精品科技期刊审美价值构成原则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10 刘建珠;;论图书馆室内环境美[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蓉;湖南旅游学会年会召开[N];湖南日报;2007年
2 广东记者站 张俊 何丽格 玉静;联合组建中法旅游学院[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张广瑞;北京旅游学会按期换届新理事会更加年富力强[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记者 乌云斯琴;加强“旅游学”研究 为旅游业发展推波助澜[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梁晓声;美在斯[N];光明日报;2004年
6 郑宪春;旅游学术团体如何促进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付蓉;《旅游学术文库》系列丛书问世[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王兴斌;对北京市旅委的八个期待[N];中国旅游报;2011年
9 陈伟国 雷晗;宁波成立首家旅游学院[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刘晗 禹建湘 肖鹰 简德彬 王岳川 张建永 张法;乡土美学笔谈[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正应;退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曾思艺;丘特切夫诗歌美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8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姜勇;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丁翠苓;台湾高等舞蹈专业教育发展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利;旅游美学教学内容整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辉;沈从文的生命美学观[D];吉林大学;2006年
3 潘岗;老子的非主体美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海长;华兹华斯美学:超越自然的人文主义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罗鸣;稼轩词审美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实;试论多媒体教学中的美学现象[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8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9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10 任亚荣;福柯的伦理学—美学初探[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0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10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