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的现代转型——从现代派艺术说开去
[Abstract]:Uglines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life, beauty and ugliness depend on the dialectics of life. The modernist writers, who have unique feelings of life, introduce ugliness into art and show it boldly, create a series of artistic images famous for ugliness, and set off a variation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art world. Also created a strange vision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To guide people to understand ugliness correctly and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of producing ugliness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face ugliness rationally in the face of modernist art and to extract from it what can nourish life.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定清;古希腊神话话语的神学阐释[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李兵;此曲只应天上有——试论希腊悲剧中的歌队(chorus)[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6期
3 吴国玖;西方文化语境中“审美文化”概念的演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刘长;从中西神话之异看文学民族特色的历史渊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张正明,徐才;现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与人性批判[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艾秀梅;浅谈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J];求实;2004年S4期
7 肖伟胜;酒神精神:逃离启蒙辩证法魔圈的符咒——尼采《悲剧的诞生》的现代性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雷体沛;发现与寻找——现代哲学文化中的生命本体论[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王晋生;论尼采的酒神精神[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王元骧;;论美的艺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婧;;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发展探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的美学革命——康德“审美判断力批判”的现象学解读[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王桂妹;;诗与画的超越与界限——对闻一多《秋色》的另一种解读[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云宽;西方悲剧理论视野中的黑格尔悲剧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4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黄剑;美术场域“艺术家”角色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7年
7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8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9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10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容;提高中学生写作语言素养的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程晶晶;韵者,,美之极[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力;对话:胡风小说理论批评的现代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潘亚茹;对欧阳子作品的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眉;中国园林的美学意蕴对西方园林美学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思力;论余华小说的可持续性写作[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7 商瑞彬;音乐与道德的互动及其现实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8 梁静;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文齐;绘画意象与中国意象油画[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汤林峄;论普希金早期的酒神题材诗歌[D];湘潭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向峰;论苏轼的美学思想[J];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04期
2 花建,天云;独特的艺术视角 现代的生命意识——论王兴东、王浙滨的电影剧本创作[J];社会科学;1988年07期
3 李锐;;试论普通言语向文学符号的审美转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张节末;诗歌的结构运动与“意”的审美转化——王夫之诗歌结构论平议[J];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05期
5 牛洪山;;从小说的历史看小说[J];小说评论;1990年03期
6 肖朝红;文学精神的探索与追求──读马大康《生命的沉醉》[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刘支宇;表现新解[J];文艺评论;1996年03期
8 何西来;论历史转折中的文学与道德(上)[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余丽君;谈翻译中的审美活动[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寨;重读《新时期文学与道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刘構;面对“热”散文仍需冷静[N];文艺报;2002年
3 于平;中国芭蕾的民族道路与世界目光[N];中国文化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博;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化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玉英;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余致晓;论教学美及其创造[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2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372724.html